“湖北西瓜王,江夏土地堂。”坐落于江夏区乌龙泉街道南部的土地堂社区,因盛产优质西瓜远近闻名。如今,这里又被居民亲切地称为“童心乐园”。不仅有便捷的15分钟生活圈,更以独具特色的“朝阳工程”成为武汉市儿童友好型社区建设标杆。走进社区,随处可见孩子们灿烂的笑脸,听到此起彼伏的欢笑声,感受到暖暖的民生温度。
“快看你的小番茄发芽啦!”吴斯坪拉着8岁女儿的手,指向社区新建的“青青苗圃童耕社”。这片由闲置空间改造的“小田园”,如今成了孩子们最爱的“秘密基地”。
土地堂社区党委书记董刚称:“我们坚持从‘一米高度’看社区,用孩子的视角重新规划空间。”如今,社区内色彩明快的儿童活动区取代了单调的健身器材,绘本角、安全步道、亲子农场等特色空间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最让居民津津乐道的是社区一楼的“邻里童乐坊”。这个全天候开放的亲子空间,雨天里总是挤满了读绘本、做手工的孩子们。居民胡金华感慨:“以前孩子放学就窝在家里看电视,现在有了这么多好去处,连性格都开朗了不少。”
“老师,我的扎染作品好看吗?”在社区暑期托管班上,9岁的婷婷骄傲地展示着她的古法扎染作品。这个由武汉设计工程学院“筑梦”志愿服务队带来的特色课程,让孩子们体验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社区创新推出的“暑期托管+社会实践”服务模式,将“自然课堂”与托管班深度融合。“小小农夫夏耘营”让孩子们体验农耕乐趣;“童心探秘暑期乐园”带孩子们探索自然奥秘;“泉源童学会”则让孩子们在书画艺术中陶冶情操。
数据显示,今年暑期社区托管班吸引了辖区80%以上的适龄儿童参与,满意度高达98%。这种既“托”又“教”的服务模式,真正实现了从“基础看护”到“成长护航”转型升级。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社区组建的关爱儿童志愿服务团队。他们定期走访特殊家庭儿童,提供心理疏导、康复陪伴等个性化服务。在“六一”儿童节期间,志愿者们为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送去书包、文具等暖心礼物。
未来,土地堂社区还将联合大学生志愿者和退休教师,拓展“四点半课堂”课后托管项目,以“就近服务+安心托育”模式解决家长后顾之忧。
◎ 社区居民说
居民费安康:我家这小子以前一放学就抱着平板不撒手,现在天天嚷着要来社区和小伙伴们玩,连性格都开朗了不少。
居民潘阳:我们社区的孩子都很大方,多才多艺,综合素质都很高。
通讯员李雨涵 顾环宇 实习生何秉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