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
武汉晚报 2025年07月18日 星期五
往期回顾
返回目录

7·16全民游泳健身周

安全第一!这些防溺水知识请收好

    江苏兴化消防员指导学生学习防溺水自救互救技能。

    新华社发

    河北邯郸邱县小学学生在学习心肺复苏急救法。

    新华社发

    游泳是一项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体育项目,中国游泳协会将每年7月16日所在的这一周确定为“全民游泳健身周”。

    但水波之下潜藏着危险,世界卫生组织《全球溺水报告》显示,全球每小时有40多人溺水死亡,半数以上溺水死亡者不足25岁。而我国每年约有5.9万人死于溺水,其中未成年人占据了95%以上。儿童因身心发育不全,对潜在危险的认识不足,容易成为溺水事故的受害者。

    远离溺水请牢记这些

    随着气温的升高,溺水事故也进入了高发期。据统计,我国每年因溺水身亡的人数居高不下,其中青少年和儿童占比最大。为了您和家人的安全,请务必提高警惕,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提高孩子安全意识,掌握防溺水知识,避免悲剧发生。

    “六不准”——

    不准私自下水游泳;

    不准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

    不准在无家长或老师带队的情况下游泳;

    不准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不准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护人员的水域游泳;

    不准不会水性的学生擅自下水施救。

    “四不要”——

    不要在没有家长陪同下私自下水游泳;

    不要在未设置警示标识的水域游泳;

    不要在没有安全保障的地方和野外的水源地游泳;

    不要在上下学的途中和度假期在水源周边戏水。

    “四了解”——

    家长要带儿童青少年去有资质的游泳场馆游泳,了解泳池相关规则,包括游泳场所内深水区、浅水区的位置和深度,以及救生员的位置。

    儿童青少年下水前应充分了解做好热身运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空腹、过饱、剧烈运动后均不应该下水。

    儿童青少年要了解水上安全知识,例如不在水中打闹;不做危险行为,如奔跑和推人下水;若出现身体不适,立即上岸。

    家长及儿童青少年都应该了解紧急救援和心肺复苏相关知识。

    家长带儿童青少年去海滩公共浴场游泳时,除上述的注意事项外,还应牢记

    “四确定”——

    确定在规定的区域和时间内:带孩子在有资质的,可游泳的区域游泳,注意识别浴场开放标志。

    确定有救援队:确保海滩附近有救生员或紧急救援队。建议在救生员看管的区域内游泳。

    确定公共场所的天气与水温、潮汐变化:了解当地的天气与水温,如果不适宜游泳时,不应该下水。涨潮、退潮时,也不建议下水。

    确定救生装置合适:孩子应按照年龄、体重,使用符合标准的救生衣和适合的安全救生装置。同时,家长要了解有关海滩浴场的安全信号旗。

    家长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泳池中会游泳不等于在海中会安全地游泳。家长应帮助孩子了解海中游泳与泳池游泳的不同。家长应有效看护孩子,与他保持一臂距离。

    不到陌生水域游泳

    水底状况异常复杂,可能长有水草等植物,容易缠住人的脚!

    有些水库、河道底泥松软,人容易陷入泥沼而无法动弹。

    江河岸边有一些延伸、缓冲区域,孩子在此玩耍游泳时,容易滑落到深水区。

    有的水体表面看似平缓或静止,水下却暗藏旋涡很容易把人冲走。

    野外人员稀少,一旦出现体力不支等意外情况,很难在第一时间被施救。

    野外水质污染也比较多,游泳难免会喝水,对身体难免有害处,有过敏体质的人也不适宜到这样的水域游泳。

    哪些情况易导致溺水

    不了解水性,对自己的体力和游泳能力缺乏正确估计,进入水中便可导致溺水。

    即使是熟习水性的人,由于未做充分准备活动,下水后突然遭受冷水的刺激,或者游泳的时间过长,体内的二氧化碳丧失过多等原因也会在水下出现四肢痉挛、抽搐,导致失去自主能力而下沉。

    安全意识淡薄,在非开放的水域游泳,四肢可能会被水底的水草缠绕而导致下沉,或者陷入泥沙而失去控制能力。

    在水中互相嬉戏、打闹,发生意外后又惊慌失措,导致溺水。

    身体不好,患有心脏病、贫血、癫痫及其他慢性病的人,可能在游泳中因冷水的刺激而引起旧病复发,从而导致溺水。

    掌握基本自救知识

    不要慌张,发现周围有人时立即呼救。

    放松全身,让身体漂浮在水面上,将头部浮出水面,用脚踢水,防止体力丧失,等待救援。身体下沉时,可将手掌向下压。

    如果在水中突然抽筋,又无法靠岸时,立即求救。如周围无人,可深呼吸一口气潜入水中,伸直抽筋的那条腿,用手将脚趾向上扳,以解除抽筋。

    仰泳露鼻。屏住呼吸,放松肢体,尽可能保持头向后仰、自面部朝上的仰泳体位,使口鼻露出水面,有节奏、缓慢的一呼一吸。

    深吸浅呼。呼吸时注意吸气要深,呼气要浅。因为深吸气时人体比重比水略轻可浮出水面,呼气时人体比重比水略重。

    正确救援方式记心间

    碰到有人溺水,不要慌乱,第一时间要大声呼叫,找大人帮忙,同时拨打110报警。如果有多个同伴在一起,要派出一人去寻求大人帮助。

    寻找身边的漂浮物抛向溺水者,如救生圈、木板等;如果没有漂浮物也可以在书包里装满矿泉水瓶抛给溺水者。

    寻找竹竿、树枝等递给落水者,也可以把衣服打成绳结抛给落水者,救人时要趴在地上降低重心,以免被拉入水中。

    不能直接跳下水施救,未成年人没有足够的能力下水救溺水者,千万不能下水救人,以免发生群死群伤的悲剧。

    不能手拉手施救。落水者力大无比,稍不留神就会被落水者拉下水,造成连环溺水的悲剧。

    综合新华社、央视、科普中国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