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是万万没想到,在我每年避暑生活的深山老林里,有座乡村文化特色博物馆——神农架茶祖博物馆。
博物馆位于青天袍村,紧邻万亩茶山基地,1200多平方米的神农架茶祖博物馆包含茶叶起源地、茶祖茶圣茶神茶寿文化区、神农精神传播区、制茶工艺区、药用饮用食用展示区。
青天袍,在木鱼镇上方,地形险峭,风光绮丽。像木鱼镇一样,有一条狭长村落匍匐峡谷,峡谷左手山上有国道蜿蜒而上,越过皇界岭,过酒壶坪,可直通最高峰神农顶和高山湿地大九湖。
山里乾坤大,沟深感悟多。
在蒙蒙晨雾中,我沿着木制的山梯,气喘吁吁地爬上了山顶。举目望去,莽莽大山,铺青洒绿,雾锁山腰,美丽神秘的神农架尽展眼前,一个个亮丽的景点如珠如玉串联在一起,绣成隽美的诗篇;一处处民宿民庄如帛如丝串联在一起,演绎成最美的经济带;一条条国道景道勾连在一起,铺就成梦幻的画廊。
走进神农架茶祖博物馆,一尊炎帝神农塑像立在入口。
神农氏是华夏儿女景仰的“三皇五帝”之一。神农是世界上对茶叶最早发现、认识和利用的第一人,被尊称为“东方茶祖”。同时,他也是中国古代农业和医学的创始者。
《神农本草经》载:“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神农食经》载:“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茶叶最早被神农氏以“药用”发现,后来才从“食用”发展到“饮用”。
相传5000年前神农氏在神农架采尝百草时,误食一种有毒的草,顿时感到口干舌麻、头晕目眩,他赶紧找一棵大树背靠着坐下闭目养神,忽然一阵风吹下几片绿油沽茴树叶落在神农氏的脸上,他随即捡了两片放在嘴里咀嚼,没想到一股清香油然而生,顿感舌底生津,精神振奋,所有的不适一扫而空。于是,他再拾起几片叶子细细观察,发现这种树叶的叶形、叶脉、叶缘均与一般的树叶不同。神农氏便采集了一些带回去细细研究,命名为“茶”。
一片茶叶随露水坠入神农唇齿,自此开启了华夏文明的茶饮篇章,印证着这片土地与茶亘古相连的血脉。
从神农解毒的传说,到《茶经》的墨香记载,再到今日的生态产业,一片茶叶始终承载着人与自然最本真的对话。当春风再度拂过茶山,我们品味的不仅是盏中春色,更是一曲千年未绝的生命礼赞。
千百年来,神农架民间传唱着“茶树本是神农栽,朵朵白花叶间开。栽时不畏云和雾,长时不怕风雨来。嫩叶做茶解百毒,每家每户都喜爱”的山歌。
神农架茶祖博物馆内,千年茶文化历史从文字、图片、蜡像等都能有所考究,你我身临其境可感受千年茶祖文化的魅力。
浓茶解烈酒,淡茶养精神,清茶滤心尘……茶,在神农架人的生活中早已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杯绿茶,一份悠然。此时的我,如同感受一场自然的回归,慢慢啜饮,先闻其香,再入口感受甘醇,最后细细回味。这样,茶中的灵韵才能在心中绽放。
作者:张颂华(67岁)
洪山区梨园街道省电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