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表扬、夸奖、称赞这一类带有表彰意义的语言,好像只适用于公众场合,只对“别人”。对自己的亲人、家人,特别是对自己的配偶则没有必要。现实生活告诉我们,“赞”字不仅适用于“外人”,对亲人更是必不可少,特别是步入老年之后,对家人,尤其是对老伴,更要赞不绝口。
我和老伴年轻时都是老师,当时收入不高,吃住条件都比较差,可彼此相亲相爱,令人艳羡。成家之后,我长期在外,一直干到退休。几十年来,料理家务,几乎都由老伴一手承担,我们家多次被评为五好家庭。对此,我只是在内心里表示感激,日常则很少表达谢意,更谈不上“赞”与“夸”,觉得理所当然,再正常不过。
没想到这种心态和习惯,竟在不经意间酿成了苦果——退休后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斗嘴吵架几乎成了家常便饭,短短几年的争吵次数,甚至超过了以往几十年的总和。为此,我十分苦恼,却又找不到原因。
仔细回想,反复琢磨,特别是读过许多谈论家长里短的文章之后,不仅慢慢悟出了其中的道理,而且仿佛还有了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诚如许多体会和感言所说的那样:“婚姻生活中会发生一些小矛盾,一定要正确对待。相互点赞,能激起生活的热情,夯实婚姻的基础。”细细咂摸品味之后发现,夫妻之间的相互点赞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需的。
确实,如果用表扬、夸奖、点赞来代替指责、抱怨,能正确理解和对待老伴饱含着关心、爱护、期盼的唠叨,那将会使家庭更加和睦,身心更健康,生活更幸福。如今,我把自己长期存在于内心对老伴的感激与愧疚,变成了从言到行的实际行动:主动承担家务劳动,设法把过去的“亏欠”补回来,从买菜做饭洗衣到整理房间橱柜,从擦洗门窗玻璃到清洗抽油烟机,样样都干。在语言上,对老伴发自内心地表扬和称赞。
这正是:家长里短学问多,关心爱护乐呵呵。要想赢得家庭和睦,一个“赞”字记心窝。
作者:王学华(79岁)
武昌区水果湖街道武铁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