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
武汉晚报 2025年08月04日 星期一
往期回顾
返回目录

江夏区乌龙泉街道乌龙泉矿社区

“老伙计”善管“家务事”

    乌龙泉矿社区航拍图。

    社区开展迎端午活动。

    社区开展公益节活动。

    近年来,江夏区乌龙泉街道乌龙泉矿社区以党建为抓手,以退休职工为重点,鼓励他们发挥“余热”,让“银发力量”助力基层治理创新。

    乌龙泉矿社区地处江夏区南部,是一个企业型老旧社区。整个社区有88栋开放式楼栋,200多户自建房,居民主要是国企退休职工。社区党委书记彭红介绍,社区常住人口中,几乎一半是60岁以上老人。

    “老人稳则社区稳,老人安则社区安。”乌龙泉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邱红兵说,积极引导老年人成为社会治理的参与者与贡献者,成为新时代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社会治理的重要“考题”。

    企业型社区,最大的特点是“熟人社会”。社区里的老人们经验阅历丰富、时间充沛,长期生活在社区,对身边的人、事、物有着深厚感情,又具有广泛群众基础,只要抓住他们,就抓住了社区治理的重要力量。

    老职工、老党员、退休教师、退休干部……在乌龙泉矿社区,不同身份背景的老人们,被充分调动、发动起来。

    “银发调解志愿服务队”,专攻群众之间的矛盾调解问题;“矿工职业科普队”,借助自身阅历和经验优势,讲述奋斗故事,做好“传、帮、带”团结群众、带头参加社区活动,调处化解邻里纠纷,及时发现社区治理的堵点,几乎有关社区治理的一切,都有“银发力量”的身影。

    如何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大的活动空间?乌龙泉矿社区“银发会谈”会上,居民提出,退休人员社会化之后,原退管中心长时间没人管理,希望社区能将场地改造之后用起来。

    在多次沟通和征求意见后,社区决定对原退管中心进行改造。改造过程中,根据居民意见,将党群服务中心、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和退休人员活动中心全部整合到一个院子里,建起“议事协商亭”方便居民室外休闲活动。看着原本破旧的老楼房焕然一新,居民郭世柏说道:“以后要多多参与社区的协商议事活动,把社区建设得越来越好!”

    老旧社区居民之间家长里短、磕磕碰碰时有发生。“老人们闹矛盾,我们年轻人想化解,总是面临‘不买账’的尴尬。”社区党委副书记、“90后”谢子沛直言,“姜是老的辣。”社区充分发挥企业离退休职工的特点,成立“银发调解志愿服务队”,专攻群众之间的矛盾调解问题,避免小矛盾酿成大纠纷。

    ◎ 社区居民说

    居民邱春娥:原先这里没有广场,现在不仅有了广场,还有休闲座椅、健身器材等。院子里面建起了“议事协商亭”,我们闲暇时都喜欢到亭子里聊天。

    居民刘安明:“老伙计”们的点子很多,经验丰富,总能化解居民之间的矛盾,为老同志们点个赞。

    通讯员付艳芳 李雨涵 实习生杨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