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
武汉晚报 2025年08月06日 星期三
往期回顾
返回目录

邻里守望+专业联动筑牢社区“防火墙”

    巡逻队员夜巡提醒居民夏日安全用电。

    志愿者巡逻队下班后组队巡查门栋消防用具。

    汉阳区五里墩街道平安建设办公室 王迎春    

    【案例背景】

    为切实筑牢夏季消防安全屏障,五里墩街道坚持党建引领,探索“邻里守望+专业联动”的社区治理模式,通过激活基层自治力量、精准施策补齐短板、构建多元宣传矩阵,有效提升辖区安全韧性,为老旧小区密集区域的夏季安全治理提供生动实践。

    【治理办法】

    小问题化解在萌芽,邻里互助显温情

    志愿巡逻队“火眼金睛”化险情:在五玉里社区,一支由楼栋长、老党员组成的志愿巡逻队成为社区安全的“移动哨兵”。他们凭借“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深入老旧楼道和背街小巷巡查。一次日常巡逻中,队员敏锐发现一户居民家中冒出烟雾,第一时间联合小区保安携带灭火器冲入现场,迅速扑灭了初起火灾,避免了重大损失。

    网格响应解民忧,老人心安有依靠:7月18日,五园里社区上演暖心一幕。居民宗师傅因出门匆忙忘记关闭家中炉火,情急之下拨通了社区电话求助。网格长接到电话后,没有丝毫耽搁,立即联动社区警务室人员火速上门,及时关闭了炉灶和煤气阀门,并通过电话安抚宗师傅。

    多措并举补短板,筑牢“人防”安全网

    党建引领,志愿先行:在五玉里社区,街道党工委指导社区党组织牵头,成功动员了一批有威望、有热情的老党员和楼栋长,组建了常态化运作的志愿消防巡逻队。他们不仅负责巡查隐患,更在邻里间进行“拉家常式”的柔性劝导,形成有效的内部监督和预警网络。

    网格聚力,快速响应:依托成熟的网格化管理体系,明确网格长作为安全“第一响应人”的职责。网格员日常入户宣传建立的联系,在紧急时刻成为居民求助的生命线。

    聚焦风险隐患,强化“技防”除盲点

    靶向排查,精准发力:聚焦老旧小区、“九小场所”、人员密集场所等高风险区域。紧盯疏散通道与安全出口畅通性、消防设施完好性与配备情况、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资质、违规用火用电行为等。

    动态监测,闭环管理:建立隐患排查台账,对发现的问题实行“发现—报告—处置—反馈”的闭环管理,守牢安全底线。

    创新宣传矩阵,推动“宣防”入人心

    对象精准,形式多样:针对不同群体特点,采取差异化宣传策略。对老年人,社区工作者采用“走街串巷、敲门入户、拉家常”的方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家庭防火知识。

    载体丰富,全域覆盖:充分利用“安全生产月”“防灾减灾日”等节点,将安全知识送入小区、市场、商场、校园。五合里社区利用暑期托管班开设安全课堂;五福里社区在纳凉点循环播放安全宣传片;五瑞里、五丰里社区则联合幼儿园开展“珍爱生命,谨防溺水”活动。

    能力提升,素质筑基:组织社区、辖区单位围绕“检查消除火灾隐患能力、扑救初起火灾能力、组织人员疏散逃生能力、消防宣传教育培训能力”等“四个能力”开展安全素质提升行动。

    【成效与启示】

    显著成效:

    风险隐患显著减少:志愿巡逻队提前发现并处置初起火情、网格联动快速消除居家火险等案例,直接证明了基层防控网络在降低事故发生率上的有效性。聚焦重点区域的靶向排查,清除了大量潜在风险点。

    居民安全意识显著提升:老年人等重点群体对用火用电安全的重视程度明显提高。社区工作人员在菜场、纳凉点等处感受到居民咨询安全知识、参与互动的积极性增强。

    社区安全氛围日益浓厚:“邻里劝导”成为五玉里等社区的特色,居民从被管理对象逐步转变为安全治理的参与者和监督者,营造“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良好社区氛围。

    宝贵启示:

    党建引领是核心: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是动员居民、整合资源、形成合力的关键。

    邻里守望是基石:激活社区内生力量,特别是发挥老党员、楼栋长等“社区能人”的邻里信任优势,构建守望相助的自治网络,能有效弥补专业力量的不足,实现隐患早发现、风险早处置。

    专业联动是保障:志愿力量需要与专业力量紧密协同,形成“平急两用”的响应机制。

    精准施策是关键:治理措施必须立足实际,精准识别风险点和薄弱环节,采取差异化、针对性的策略。

    多元宣传是引擎:安全意识的提升是治本之策。必须创新宣传形式,丰富宣传载体,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

    通讯员张文博 实习生何秉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