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
武汉晚报 2025年08月11日 星期一
往期回顾
返回目录

“银发卫士”十年守护河湖

    张钢兰拿着小喇叭宣传环保知识。

    张钢兰(右)带领护河治理志愿者团队准备出发。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府澴河平静的水面上,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已经开始例行巡河工作。她时而弯腰捡拾岸边的垃圾,时而驻足观察水质变化,动作虽不如年轻人敏捷,眼神却格外专注。这位老人名叫张钢兰,今年69岁,是东西湖区将军路街道奥园社区的一名居民,也是金银潭、中心沟、府澴河的民间河湖长。近十年来,她风雨无阻地守护着这片水域,用脚步丈量河岸,用行动诠释着一位普通市民对生态环境的深沉热爱。

    “爱我百湖”首批民间湖长

    2013年,张钢兰从武胜路搬到奥园社区,这里靠近机场河、府澴河和中心沟。从小在长江、汉水边长大的她,对水有着特殊的感情。初到新居,她常常散步到河边,却渐渐发现了一些令人忧心的现象。“水是生命之源,不能眼睁睁看着它们被污染。”这个朴素的念头,成为她走上环保之路的起点。

    2016年,当听说武汉“爱我百湖”志愿者协会招募民间湖长时,张钢兰毫不犹豫地报了名,成为协会首批民间湖长之一。从此,这位退休老人开始了她的“第二职业”——河湖守护者。2019年,她被正式聘为将军路中心沟民间河湖长;2022年,她又肩负起府澴河民间河湖长的责任。

    “这种成就感是什么都换不来的”

    巡河看似简单,实则是一项需要耐心和细心的工作。张钢兰有一套自己的“巡河经”:看水质是否清澈、闻是否有异味、查是否有排污口、记异常情况、报相关部门。她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每次巡查的情况:某处岸边有垃圾堆积、某段河水颜色异常、某个排水口有可疑排放……这些看似琐碎的记录,成为政府部门治理河湖的重要参考。

    在一次例行巡查中,张钢兰敏锐地发现一辆工程车正在湖边洗车,污水直接流入湖中。她立即上前制止,并耐心向司机解释这种行为的危害。对方起初不以为然,但在她坚持下最终认识到了错误。“每一次制止破坏行为,都是在为子孙后代留住一片净水。”张钢兰说。

    随着巡河经验的积累,张钢兰意识到,仅靠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必须发动更多人参与。2017年,她发起成立了民间河湖长美联志愿者团队;后来又组建了河流守望者社区护河队。从最初的几个人发展到现在的700多人,这支队伍中有社区居民、高校学生、退休干部,甚至还有小学生。“张阿姨就像一团火,走到哪里都能点燃大家的热情。”志愿者李女士这样评价她。

    张钢兰特别重视培养年轻一代的环保意识。她经常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巡河,带领小学生开展“保护母亲河”主题活动。在她看来,环保不是一时的热情,而需要代代相传。“这些孩子是未来的主人,他们从小有了环保意识,我们的河湖才有长久的希望。”

    除了实地巡查,张钢兰还积极参与各类培训,学习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水污染防治知识。“时代在进步,环保知识也在更新,我们这些‘老环保’也要不断学习。”她笑着说。正是这种与时俱进的态度,让她在环保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

    十年坚守,非一日之功。夏天烈日当头,冬天寒风刺骨,张钢兰的巡河脚步从未停歇。家人曾劝她多休息,她却说:“看着河水一天天变清,岸线一天天变美,这种成就感是什么都换不来的。”她的坚持也感染了家人,如今家人都成了她的“后勤保障队”。

    “只要走得动,我就会巡下去”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张钢兰和志愿者团队的努力下,府澴河、中心沟等水域环境明显改善:岸边垃圾大幅减少,违法排污行为得到有效遏制。更可喜的是,周边居民的环保意识普遍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自发加入保护河湖的行动中。

    张钢兰的付出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2019年武汉市十佳民间河湖长、2020年“湖北省河湖长制示范人物”、2021年东西湖区最美民间河湖长、2022年武汉市优秀民间河湖长……面对荣誉,她总是谦虚地说:“我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保护环境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如今,69岁的张钢兰依然活跃在河湖保护的第一线。当被问及还会坚持多久时,她的回答朴实而坚定:“只要还能走得动,我就会一直巡下去。这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对自然的承诺。”在她看来,每一条河流都是有生命的,需要人们用心去呵护。

    夕阳西下,张钢兰结束一天的巡河工作,站在府澴河堤上,望着波光粼粼的河面,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她知道,明天太阳升起时,她又会回到这里,继续她守护河湖的使命。而这,已经成为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通讯员张冬蕾 实习生殷曌明 张斯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