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
武汉晚报 2025年08月12日 星期二
往期回顾
返回目录

墨香氤氲丝线缠绕

八旬夫妇用艺术浸润社区

    张家夔与韩琴韵夫妇各自创作。

    韩琴韵手工工作室内的部分作品。

    张家夔与韩琴韵夫妇开心每一天。

    在东西湖区径河街道黄狮海社区的黄狮海岸小区一间朴素居室内,时光仿佛被85岁的张家夔、韩琴韵夫妇用艺术重新编织。墙壁化身流动的展廊,张家夔的遒劲书法与韩琴韵的水墨丹青错落相映;精巧的串珠工艺品在窗边折射着温润光泽——这方寸天地,是两位退休三十余载的老人,共同携手60余个春秋,以热爱与坚持精心构筑的丰盈世界。这里没有浮华,唯有墨香氤氲、丝线缠绕,诉说着超越年龄的蓬勃生命力与宁静致远的晚年意境。

    银发启航,梦想的崭新序章

    岁月流转,离开武汉锅炉集团下属职工医院的工作岗位,对韩琴韵与张家夔而言,恰是埋藏心底的艺术种子终于迎来破土而出的春天。韩奶奶的记忆深处,永远珍藏着母亲那双仿佛被赋予了魔力的巧手。母亲精深的绣花、女红技艺,是她最早的艺术启蒙,钩织与刺绣的种子,早已在她少女时代悄然播下。退休,让这颗种子获得了充足的阳光雨露,得以恣意生长。

    更令人惊叹的是,这位银发长者以令人钦佩的姿态,主动拥抱数字浪潮,成为名副其实的“银发冲浪高手”。她借助网络世界打开了无限广阔的学习空间。她利用书画在线教程系统提升笔墨技法;通过便捷的购物平台,为热爱的创作注入新灵感。这份与时俱进的学习力,是她艺术生命常青的活水源头。

    面对许多人退休后沉湎于麻将桌的选择,韩奶奶有着清醒而坚定的疏离:“麻将桌上一圈圈消磨了宝贵的时光,远不如静下心来学点实在东西。”这份对时间的珍视与对自我价值的追求,构成了她强大自律的基石。正是这份超强的规划力与执行力,支撑着她三十年如一日,每日笔耕不辍,潜心研磨。从最初线条的稚嫩生涩,到如今笔下花鸟的栩栩如生、气韵生动,她的书画技艺完成了从入门到精深的华丽蜕变,更在各类书画赛事中崭露头角,赢得认可。她常说:“年轻时工作繁忙,很多想做的事情只能搁置心底。退休了,终于拥有了整块的时间,这正是实现梦想的最好时机。”这份认知,让她在银发岁月里依然迸发出惊人的创造力与学习热情。

    伉俪同行,翰墨飘香润泽邻里

    书桌的另一端,是张家夔的一方天地。狼毫饱蘸浓墨,在雪白的宣纸上提按顿挫,行云流水间,数十年对书法的挚爱与功力倾泻而出。自老两口搬到黄狮海社区居住,热心肠的张爷爷就积极参与社区活动,每逢春节,他泼墨挥毫,为街坊邻里书写吉祥春联的身影,已成为社区一道温暖的风景线。

    在张爷爷持续的热情感染和积极带动下,原本更偏爱在家安静创作的韩奶奶,也欣然走出家门,融入社区,将个人的才艺无私分享。社区多功能活动室成为艺术之泉汩汩涌流的温馨港湾:这边,张爷爷气定神闲,笔走龙蛇,一副副承载祝福的对联、福字在居民欣喜的目光中诞生;那边,韩奶奶则化身“社区艺术导师”,在二十四节气主题的传统节日活动中,带领着充满好奇的年轻人,将五彩的珠子串成寓意美好的挂饰、手链,她宁静而专注的侧影,成为活动室里最动人的画面。从“惊蛰”的萌动到“冬至”的蕴藏,节气流转间,传统手工之美在代际传递中焕发新生。

    巧筑心桥,让“陌邻”变“睦邻”

    这份源于热爱、发于家庭、惠及邻里的持续热情与无私分享,最终在社区沃土上生根发芽,结出丰硕果实——“韩琴韵手工工作室”在黄狮海社区挂牌成立。这间小小的工作室,其意义早已超越了个人创作的物理空间。它如同一座闪亮的灯塔,照亮了社区美育的道路,在这里开设的书画班、串珠手工课,为不同年龄段的居民提供了亲近艺术、学习技艺的平台,尤其是为社区青少年打开了了解传统文化、培养动手能力的一扇窗。

    它更是一条坚韧而温暖的纽带,紧密地联结起邻里情感。银发长者的智慧经验与年轻一代的蓬勃活力在此交融碰撞,传统技艺在共同创造的欢声笑语中被赋予新的时代气息。工作室里,经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韩奶奶手把手教年轻妈妈串制送给孩子的生肖挂件;张爷爷则指导放学的孩子书写端正的楷书。一件件凝聚心意的作品,成为传递邻里关爱、增进社区认同的独特载体,让“陌邻”真正变“睦邻”。

    张家夔与韩琴韵夫妇生动诠释了“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内涵,他们以笔墨为杖,丈量艺术人生的深度;以丝线为舟,驶向创造之海的远方。不仅将自己的银龄岁月装点得丰盈璀璨,更将艺术的种子、互助的精神、终身学习的理念,深情地播撒进黄狮海社区的沃土之中。他们的故事,是一曲动人的银龄赞歌,激励着每一个怀抱热望的生命——无论年届几何,只要心中有梦,眼中有光,手中有艺,皆可在人生的任何海港扬帆再启程,书写属于自己的华彩篇章。

    通讯员刘亚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