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
武汉晚报 2025年08月12日 星期二
往期回顾
返回目录

我与武汉长江大桥的亲密接触

    读初中一年级时,我便随着为修建汉丹铁路而由北京调到武汉工作的父亲来到江城。那时,家里租住的房子离学校有点远,考虑到交通安全和就近读书等因素,家庭会议商量后便决定让我住校。从学生宿舍到读书的学校,出出进进都能随时看到通车不到两年的武汉长江大桥,算是对大桥有了较为亲密的接触。

    而更为亲密的接触,则是直接来到汉阳桥头堡下细细观赏。初到武汉,白天还好说,一到晚上,连一丝风都没有,当时既没有电扇,更谈不上空调,只能靠一把扇子。还有什么好办法来乘凉呢?经过仔细观察和询问,我便学着年长一些同学的样子,带着凉席到桥头堡下的江边通道上露宿。那时,既没有私家车行驶,就连公交车也未从这里通行,偶尔有人骑自行车从桥头堡下路过,也离得比较远,安全不成问题。

    将自带的凉席铺到地上,从路边拣一块砖放在凉席底下当枕头,就可以安然入睡了:既有江风吹拂,更有桥头堡下自然形成的空气对流,顿觉凉爽宜人,可以一觉睡到天亮,再把凉席带回寝室,不影响按时到校上早自习。

    当然,也有预想不到的情况:当时火车使用的机车都是烧煤的蒸汽机车,在远处并不会有什么特别的感受,可由于夜晚就睡在桥头堡下,一晚上有好多趟火车要从桥上经过,原来在桥头堡下打地铺度过盛暑的夜晚也并不是想象的那么惬意,但不管怎么说,那段与长江大桥的亲密接触,却让我终生难忘。

    作者:王学华(79岁)

    武昌区水果湖街道武铁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