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
武汉晚报 2025年08月14日 星期四
往期回顾
返回目录

青山区钢都花园街道园林社区

关爱特殊群体 共建幸福家园

    园林社区暑期研学:解码建筑模型里的奥秘。

    红色故事滋养童心。

    “小手拉大手”,筑牢禁毒防线。

    青山区钢都花园街道园林社区的孩子们簇拥在建筑模型前,小手抚过那些微缩建筑,眼神里闪烁着从未有过的光亮。

    八月,一场主题为“军心筑梦‘童’行未来”的特别活动,悄然串起了退役军人和居民家庭,织就社区幸福图景中温暖的一抹亮色。

    在位于东湖高新区的中国建筑科技馆里,常放村老人指着榫卯模型的手背已刻满岁月痕迹,却仍充满力量。这位社区军转干部、老党员以军人特有的挺拔身姿站在孩子们中间,讲述着烽火岁月里纪律与坚守的故事。“学习是灯,努力是油,要想灯亮,必须加油!”一句掷地有声的箴言,令孩子们不由自主地挺直了小小的脊梁。当常放村展示军功章时,孩子们纷纷探身,仿佛要触摸那份沉甸甸的荣光,红色血脉的传承就在这无声凝视中悄然连接。

    活动室内,一场关乎生命的安全教育正在展开。常放村结合身边实例讲解防溺水,语气陡然严肃:“侥幸,往往是悲剧的温床。”他一边演示自救动作,一边向家长强调监护责任——“知去向、知同伴、知内容、知归时”的叮嘱,句句落在家长心上。

    妇联工作人员胡岚举着伪装成“奶茶”和“跳跳糖”的毒品模型,声音急切又恳切:“诱惑常披着甜蜜外衣,警惕才是护身铠甲,大家一定要记牢‘防毒五招’。孩子安全这道关,社区会和咱们一起守,这些知识,是给孩子最实在的守护!”

    二十组亲子家庭中,有退役军人的后代,有残疾家庭的孩子,也有风里来雨里去的新业态劳动者子女。当孩子们手持社区定制的防溺水宣传小扇子,争相回答问题时,他们脸上的笑容并无不同。

    退役军人服务站的志愿者们目光关切,妇联工作人员脚步忙碌。社区党委书记张恩玲表示:“每一个特殊群体都是社区拼图上不可或缺的一块。让所有人享有平等参与的机会,才是真正的幸福家园。”

    活动尾声,鲁班锁在孩子们手中反复拆解拼合。小小木块咬合瞬间,古代工匠的智慧与今日社区的巧思完美相嵌。王进艳看着孙女专注的侧脸,轻声感叹:“孩子拆解的是玩具,学会的却是专注与耐心——这礼物藏着社区的心。”

    园林社区以“军”为纽,将退役军人的精神财富转化为社区育人的活教材;以“童”为桥,让特殊群体在共建共享中找到归属坐标。在共同参与中,让每一份付出都被珍视,每一种身份都被尊重,每一颗心灵都向着光明生长。

    ◎ 社区居民说

    居民陈秋玲:社区开展安全教育活动真巧妙!把知识融入闯关游戏,孩子答题、做自救动作,在玩得满头汗的过程中就懂了“不能私自去水边”;用假“奶茶”“跳跳糖”让孩子边“破案”边记,回家还当小老师考我们,防毒意识也刻进了心里。

    居民王钢英:孩子们看建筑模型、听常老师讲故事,一个个眼睛发亮。防溺水、防毒的课讲得实在,家长孩子都能听懂。大家一块儿玩、一块儿学,热热闹闹的,咱园林社区的活动办得好!

    通讯员谭燕 实习生徐静茹 社区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