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长江新区阳逻街道翰林社区党支部书记张晓霞
【案例背景】
阳逻街道翰林社区坐落于武汉长江新区,这里既承载着老居民的生活印记,也洋溢着新武汉人的青春活力。如何有效凝聚合力,让社区焕发新活力,让更多湖畔居民主动从旁观者成为参与者、主人翁?
【治理办法】
(一)党建引领聚合力,多元载体共治理
翰林社区依托“湖畔微课”等多元载体,不断深化理论学习,切实将组织优势转化为强大的治理效能。同时,社区注重丰富教育形式,不仅限于理论学习,更组织党员走进“红巷”、钱学森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在追寻红色记忆中汲取磅礴的奋进力量;并将教育对象延伸至新业态从业者代表、共建单位代表等群体,走进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纪念馆开展活动,有效拓宽教育覆盖面,凝聚起更广泛的奋进共识。作为香岗总支“湖畔共生”系列活动的首发站,翰林社区紧扣“湖光映初心,党群共护生态美”主题,精心策划并开展了涵盖安全教育、生态守护、文化传承等活动,有效凝聚党群合力,共同绘就湖畔治理的新画卷。
社区深耕清廉文化建设,联合社区合伙人、退役军人、党员骨干开展清廉主题活动,征集清廉书画剪纸作品打造特色“廉廊”,更以“清风拂面 廉洁同行”活动,让诚信廉洁之风浸润社区日常,营造了风清气正的社区生态。在此氛围下,社区创新打造“常青树工作室”特色品牌,如同一条坚韧纽带,紧密串联辖区企事业单位、教育机构、金融机构和广大居民群众,搭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坚实平台,有效汇聚各方力量协同参与社区治理。依托这一平台,3支党员志愿服务队活跃在社区的每个角落,常态化开展“党建红引领志愿红”党群携手志愿服务活动,从日常帮扶到专项服务,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党员的担当与奉献。
(二)民生服务暖人心,架起民心“连心桥”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翰林社区始终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定期联合物业、业委会、居民代表召开“四方恳谈会”,将居民诉求摆上桌面、列入清单,逐项推进落实。小区小广场硬化、游乐场地胶更换、外墙修缮等一系列“微改造”项目,让居民活动空间更加安全舒适;匠心打造“翰邻幸福+”项目,将小区凉亭与架空层改造为“家的延伸站”,形成集“便民服务+邻里互动+文化传播”于一体的复合型公共空间;新增的健身器材、休闲座椅,为社区角落增添了浓浓的生活气息;微型消防站的安装、电动车充电车棚的改造,则用细致入微的关怀守护着居民的安全。
依托功能完善的党群服务阵地,社区精心打造了金花家事调解室、工会爱心驿站、社区书房、社区科技馆、烘焙小站等特色空间,满足居民对文化生活和思想建设的多元需求,并持续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家事调解室耐心化解家庭矛盾、提供法律咨询,促进邻里和睦;爱心驿站冬备热水暖物、夏供凉茶解暑,成为外卖员、快递员等新业态从业者温馨的“歇脚点”。社区精准聚焦新业态群体需求,发挥驿站职能,通过开展五社联动“暖城行动——致敬城市守护者”等关爱活动,为户外工作者送上实实在在的关怀。
(三)治理创新激活力,探索善治“新路径”
社区创新推出“社区合伙人”治理模式,秉持共建共治、开放共赢原则,成功招募52家优质合伙人。这支来自辖区企业、商户、民间达人的多元力量,与社区携手开展“我们的节日”传统庆典、“守护童心,逐梦成长”关爱行动等100余场精彩活动。其中,“追寻红色记忆 传承红色精神”活动,通过主题展览、基地参观等形式,让居民在沉浸式体验中感悟红色文化的魅力与精神力量。
结合辖区教育资源丰富实际,社区积极联动学校开展消防演习、防拐防骗情景体验等活动,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掌握安全知识;暑期精心组织托管班、“萌娃T台秀英语”、艺术创想周、“科技耀未来”科普周等系列主题活动,丰富青少年假期生活。社区精心设计的专属IP形象“翰小林”,以活泼可爱的卡通形象出现在各类活动宣传中,以其亲和力吸引居民广泛参与,为治理创新注入温暖活力。
【成效与启示】
从党建引领凝聚的磅礴红色力量,到民生服务传递的暖心温度,再到治理创新激发的无限活力,翰林社区始终坚持以居民需求为导向,步履坚实。
社区秉持“党建引领、服务暖心、治理创新”的宗旨,以鲜亮的“党建红”领航温暖的“志愿红”,推动党建与志愿服务深度融合、相得益彰。凭借在基层治理、民生服务等领域的扎实探索与实践,社区先后荣获“湖北省百佳社区”“湖北省示范儿童之家”“武汉市五星基层党组织”“武汉市工人先锋号”等多项荣誉,成为基层治理中一道亮光。
坚持党建引领,广聚各方智慧与力量。通过“一三五”工作法,实现小事不出社区,共建共治共享。让“家在翰林”的幸福感与归属感,流淌在每一位居民的心间。
通讯员程雪 实习生阮嘉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