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
武汉晚报 2025年09月05日 星期五
往期回顾
返回目录

银行里的“保险”是什么?

帮您看明白再下手

    理财师简介    

    浙商银行武汉分行营业部理财经理乐洋冰,硕士研究生,先后任职于外资银行、券商、股份制银行,持有证券、基金、保险多项从业资格证书。深耕金融行业六载,具备扎实的专业素养和丰富的理财经验。

    手里的养老钱,除了存定期,还能怎么安排?不少人把保险和基金、股票、存款等银行产品混为一谈,纠结“买哪个更划算”。其实它们就像厨房的锅碗瓢盆,各有各的用处。大家去银行时,常碰到“能存钱还能保平安”的产品,这就是银行保险产品。不少老年朋友犯嘀咕:这和存款一样吗?到底值不值得买?今天咱就用大白话聊聊银行保险,帮您把钱安排得明明白白。

    一、银行保险≠银行存款

    银行保险是银行帮保险公司代售的产品,核心是“保障”,顺带有点储蓄功能,和存款的“稳存稳取”不一样,这几点得要记牢:

    •看字眼:存款单写有字眼“活期/定期存款”,保险单写有“保险合同”“保费”“犹豫期”“保障期限”。

    •看灵活性:如果中途急需用钱,定期存款可以提前支取,但提前支取会损失利息,而银行保险提前支取可能会亏本金,一般不建议未到期提前支取。

    •看保本性:存款在受存款保险制度保障(50万以内)的基础上,利率一般会具体标明;银行保险收益大多“不保证”,合同里写“预期收益”的,实际拿多少要看保险公司经营情况。

    二、银行保险的“优势”:提供全方位的守护

    1.风险“防火墙”:把未知的坑提前填上。

    生病要花几十万元、意外导致收入中断、老了没存款……这些“人生暴击”,保险能提前扛。比如重疾险赔的钱,既能付医疗费,还能补停工损失。

    2.强制“存钱罐”:帮你管住乱花钱的手。

    想存养老金、教育金,却总忍不住剁手?年金险、增额终身寿险就像“带锁的存钱罐”,每年固定交一笔,到期能领钱,中途退保会亏,反而帮你“逼”自己存下一笔确定的钱,比靠意志力存钱靠谱多了。

    3.财富“稳压器”:不赚快钱,但能守钱。

    股票、基金可能涨涨跌跌,但保险的收益(比如年金险的固定领取、增额寿的现金价值)在合同里大多是固定的,不会受市场波动影响。适合不想冒风险,又想让钱慢慢增值的人——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追求“一夜暴富”,稳稳的幸福也很重要。

    其实理财不是“单选题”,而是“组合题”: 先给家庭顶梁柱配上重疾险+百万医疗险+意外险,把“生病、意外”的风险扛住,这是“理财的底线”;再用年金险/增额寿存养老、教育这种“确定要花的钱”,保证未来有钱用;剩下的闲钱,再拿去买基金、股票搏收益——就算亏了,也不影响基本生活和保障。

    最后提醒大家:保险不是“越贵越好”,也不是“所有人都买一样的”。先搞清楚自己最担心什么(是生病、养老、还是存钱),再挑对应的产品,才不会花冤枉钱。毕竟,适合自己的保险,才是好保险!记住:保险不是“赚快钱”的工具,而是理财的“安全垫”。先把“底”筑牢,再去追求更高的收益,才是稳扎稳打的理财思路。

    记者冀杰 通讯员乐洋冰 王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