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
武汉晚报 2025年09月08日 星期一
往期回顾
返回目录

老旧小区改造惠及“一老一小”

    改造后的小区凉亭既遮阳又避雨。

    应需增设休闲座椅,服务“一老一小”。

    洪山区洪山街道金域学府社区党支部书记 呙云芳    

    【案例背景】

    小区休闲设施匮乏

    环境待改善

    洪山区洪山街道金域学府社区组建于2023年4月,位于洪山区雄楚大道,东临华中师范大学,北向武汉理工大学。辖区占地面积0.55平方公里,常住居民3389户,商铺100余家。辖区内的南湖假日小区,由原华师宿舍楼改建而成,小区公共空间有限,休闲设施匮乏,生活环境待改善,小区绿化待升级。此外,因常年日晒雨淋导致外墙面亟待修葺。如何切实提升该小区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成为社区重点工作之一。

    【治理办法】

    多方议事收集民意

    精准服务补齐短板

    凉亭聊天问需 联合打造共享花园

    自开展基层治理扩面提质项目以来,金域学府社区将南湖假日小区作为试点小区,采取三方议事会方式征集物业和群众意见建议,联合物业共同打造共享花园项目。

    一方面为居民提供绿色休闲场所,另一方面打造社区“微议事厅”。从办公室到“凉亭聊天”,对于大家关心的小区相关事宜决策,居民逐渐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参与。该项目建设从2025年5月至2025年8月,居民共同参与,社区发起并累计召集多方议事6次,收集居民意见建议10余条。

    通过小区“三共”工作法:共建——党员带头、居民参与;共管——划分责任、居民认领;共享——制定公约、规范使用,社区合理规划共享花园的位置和面积,将小凉亭修建在小区中间空地,既遮阳又避雨,还预留电动自行车通行通道,不影响小区居民正常出入。

    凉亭四周花卉采取募集模式,即居民自愿捐花、物业统一建档,鼓励以家庭为单位认养,明确养护责任,同时促进日常浇水、施肥、修剪频次等长效机制建立。社区联合物业、居民党员、社区志愿者对共享花园硬件设施进行持续看护,起草并商议推出《花园公约》,设立轮值表,每日巡查设施使用保养和卫生清洁情况,确保休闲设施完好,地面桌面整洁卫生等,让共享花园四季常绿、花香常在。

    网格走访解民忧 新建车棚护安全

    在常态化现场走访中,社区网格员收集到多条辖区居民急难愁盼的共性问题。如在南湖假日小区,不少住户日常出行以电动自行车为主,但小区现有电动自行车停车位数量不足,供需矛盾突出。

    社区牵头联合小区物业公司开展专题研讨,明确解决方案与推进时限。经过多方协调筹备与高效施工,小区新增一处标准化电动自行车停车棚,为小区居民新增20多处家门口的停车位,以及12个电动自行车充电接口,有效缓解小区居民的停车需求压力,从源头上做好规范服务。

    实地精准听民意 增设便民设施暖人心

    在南湖假日小区,不少住宅楼房龄超24年,既无供居民健身娱乐的专用器材,也缺乏供老人歇脚、孩童休憩的便民座椅,致老人日常锻炼无去处、孩童游玩无场所,居民休闲需求难以得到满足。

    如何让老人家不走远路,约盘中国象棋,话话家长里短、散步又锻炼?如何为亲子家庭提供安全、有趣又友好的丰富场景?场地怎么选?器材、设施如何搭配使用率更高?为此,社区迅速行动、积极响应,第一时间统筹资源、制定方案,通过多方协调与细致筹备,很快为南湖假日小区增设了一批符合居民使用需求的健身器材,并在小区公共活动区域合理布设8个休闲座椅,一套象棋桌椅。

    校社联动绘墙画 文明新风入人心

    让更多优质资源进社区,金域学府社区积极搭建校社协作平台,联合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高校志愿者团队,在辖区内开展主题墙面彩绘活动,以艺术笔触扮靓社区环境,传递文明正能量。志愿者团队结合社区文化定位与居民精神需求,精心设计彩绘内容,将传统文化、邻里守望、孝老爱亲等融入创作。

    【成效与启示】

    精细化服务惠及“一老一小”

    经过多方议事、社校联动,改造后的南湖假日小区环境焕然一新,绿植葱郁、墙面亮丽、设施完善,整体面貌得以改善,居民生活便利度显著提升。

    便民设施升级,不仅补齐了小区配套短板,让精细化服务惠及不同年龄段的居民。

    原本老旧的墙面变成“会说话的文明课堂”,居民在日常出行中直观感受文明新风的浸润。小区墙面成为传播主流价值观、展示社区特色文化、助力文明城市建设的有效载体。

    通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居民全程参与小区改造,身边的一件件烦心事大家共商、多方共解,邻里关系更近了。

    通讯员陈沐恩 杨啸 谢源 社区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