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19日,当我和志愿者以及武昌区中华路街道楚材社区残疾人阳光家园的工作人员一起,给附近社区10位重度残疾朋友一家一家地送完爱心物资后,已是中午时分。
烈日当头、汗流浃背、饥肠辘辘,却也十分欣慰,这些年来助残路上那些点点滴滴,瞬间快闪在我的面前。
二十一年前,那时我还没退休,下了岗的我爱做善事,邻居一位残疾朋友需要照顾,我便成了她的志愿者。为她买菜做饭、料理家务,后来找我服务的对象越来越多,我服务范围也越来越广,且大都是残疾人。
家住汉阳建港的王素云,是一个严重的小儿麻痹症患者,她丧失了起码的生活能力,日常起居都非常困难。“要不是像鸿鸟(我的网名)无私付出,我的日子还真不知道该怎么过。”王素云经常挂在嘴边的这句话,也是对我助残的肯定和鼓励。
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微信:“鸿鸟,我的纸尿裤没有了。”“冯岚,什么时候给我送些护理垫过来?”“冯岚,我妈妈急需一辆轮椅。”
每当收到类似信息,我总会在第一时间为他们准备并亲自送上门。在我的影响下,我儿子祁畅,也成了我助残团队的主力队员。
2020年后,我萌发了“爱心月月送”的念头,就是每个月把我募捐到的诸如大米、牛奶、饮料、纸尿裤、食用油、棉衣棉裤以及特殊人群的护理垫、常用药品,和有关社区的工作人员一起,分别送到那些残疾朋友的手中。
“爱心月月送”很快引起社会关注,企业家刘沛恩先生、桂文红和同样是残疾人的企业家杜绪俐女士,相继伸出援手大力支持。志愿者王涛、锡仁、阿甜等,不仅积极参与,还捐款、捐物。截至今年8月,每个月都要进行的“爱心月月送”已经持续了5年。
在助残活动中,我先后认识、结交了全国各地的500多位残疾朋友。我专门组建了一支包括我儿子在内的由金荣、王涛、张华、付卫、吴翠云、于金燕、太湖水等30多位志愿者组成的爱心小分队,只要有活动,召之即来。
我还将那些有文艺特长的残疾朋友组成了一支舞龙队,逢年过节组织他们到月湖公园、汉口江滩、武昌巡司河畔进行表演,既丰富了这些特殊群体的文化生活,又营造了节日的欢乐气氛。
今年春节前后,我和志愿者张勤、宋姐,还有大学生一起,带着爱心物资,坐公交转地铁,来回奔忙于汉阳、武昌、汉口、硚口、洪山的社区,看望残疾朋友和慰问特困家庭。
每个月都要给残疾朋友理发,是我“顺带”了13年的义务。去年12月5日,国际志愿者日,我和志愿者在月湖公园为大家理发,被武汉电视台记者采访并在当晚播出。
二十多年间,由我筹集的爱心物资累计达100多万元;组织、配合有关部门开展的各项助残活动120多场次;给予帮助的残疾朋友达5000多人次,我也因此得到了社会的认可,省、市媒体相继采访、报道,我和团队多次荣获湖北省青年志愿者公益创新金奖、银奖和全国青年志愿者公益创新奖。
这些鼓励,将激励我在助残路上永不停歇地走下去。
冯岚 (58岁)
洪山区狮子山街道通惠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