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
武汉晚报 2025年09月08日 星期一
往期回顾
返回目录

协和医院开设移植术后随访门诊

提供全病程管理破解慢性排异难题

    武汉晚报讯(记者杨娟娟)30%~70%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术后会发生“慢性排异”。9月5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开设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随访门诊,为患者提供全流程规范化管理。

    “作为恶性血液病的主要治疗手段,我国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量近年迅速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同步上升。”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主任委员、华中科技大学血液病学研究所所长胡豫教授介绍,30%~70%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术后会面临慢性排异问题,病情可累及全身多个组织器官,是导致患者晚期非复发性死亡的首要原因。

    9月5日,湖北首个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随访规范化管理示范中心以及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随访门诊在协和医院成立,将针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并发症,为患者提供贯穿诊前、诊中、诊后的系统化、规范化全病程管理。

    胡豫教授提醒,慢性排异管理的核心在于“早”,即尽早实现和维持免疫稳态,并预防纤维化。其中,维持免疫稳态可在治疗慢性排异的同时,保留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降低原发肿瘤的复发几率,预防纤维化则有助于减少组织损伤和器官功能障碍风险。

    “慢性排异患者对创新疗法存在巨大需求。”胡豫教授介绍,一般来说,患者接受一线治疗6—8周效果不及预期,就应考虑使用二线治疗方案,以降低疾病反复与进展的风险。目前,二线治疗方案包括甲氨蝶呤、吗替麦考酚酯等传统药物,以及近年来出现的JAK抑制剂、BTK抑制剂、ROCK2抑制剂等靶向药物。其中,ROCK2抑制剂具有恢复免疫平衡并预防与逆转纤维化的双向机制,它和甲氨蝶呤等药物一起,被中国临床肿瘤学会《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系统疾病指南》列为慢性排异二线治疗的I级推荐方案。随着新版医保目录落地,这类创新疗法有望惠及更多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