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
武汉晚报 2025年09月15日 星期一
往期回顾
返回目录

青山区红卫路街道奥山滨江社区

一桌一棚一花园 编织宜居幸福图

    小区居民共同打造共享花园。

    元宵节,奥山黄梅戏队伍在乐潮里表演节目。

    邻里之间乒乓球友谊赛。

    在青山区红卫路街道奥山滨江社区澜橼小区,曾经清晨乒乓球台旁的争执、傍晚无处安放的电动自行车,以及邻里间略显疏远的氛围,是社区治理面临的真实挑战。这个拥有4000余常住人口的小区,如何破解人口结构复杂、融合度低的难题?答案藏在一张球台、一处车棚、一方花园的“微治理”故事里。

    一张球台,从“噪声纷扰”到“以球会友”。“想周末睡个懒觉,架空层的打球声实在吵人。”“我们在公共区域正常活动,却总被投诉。”居民的抱怨与爱好者的委屈,通过社区“天天敲门组”的走访被一一收集。

    民生无小事。社区党委迅速行动,组织起由党员、居民骨干、球队代表和物业共同参与的议事会。大家畅所欲言:C8栋小广场宽敞但需搭棚遮雨?C6栋负一层闲置可否利用?共识在协商中凝聚。

    方案既定,居民力量悄然汇聚。球队队员白晓鸣在群里一呼百应,球友们瞬间集资3000余元;热心居民捐出闲置桌椅、主动打扫;物业加装了高亮度照明灯。两处崭新的乒乓球场地很快落成。如今,球队从20人扩至50余人,原本陌生的邻居因球相识,形成了互助友爱的默契,曾经的烦恼之地变成了邻里和谐的欢笑之所。

    一处车棚,从“停车难”到“心安处”。“下班回来车棚早满了,找充电位得像‘寻宝’。”“单元门口停满车,有隐患还不方便。”随着电动自行车数量激增,小区原有8个仅能容纳400辆的车棚早已不堪重负,停车充电引发的矛盾日益突出。

    居民的烦心事,就是社区的操心事。社区党委织就“社区牵头、物业落实、居民参与”的协同治理网,通过入户走访、问卷调研、线上征集“三问于民”,并与物业逐栋摸排,标出8处闲置地块。议事会上,图纸摊开,居民自己当家作主:“这儿建行不行?”“充电桩装多少?”“别占绿化!”每一条意见都被认真倾听,最终5处选址获一致通过。

    施工阶段,居民代表自发组成“奥山金安监督队”,照看材料、维护秩序;物业负责场地硬化、安装充电桩,并贴心加设监控和灭火器。新建成的车棚可容纳600辆车,充电桩使用率高达90%。“现在车棚焕然一新,停车充电安全又方便,真好!”正来充电的张女士脸上洋溢着满意的笑容。

    一方花园,从“隔门相望”到“推门共治”。一桩桩暖心实事的落地,悄然打破了社区、物业、居民间原有的隔阂,认同感与日俱增。退休教师刘阿姨在老党员带动下提出“打造共享花园”的金点子,立刻赢得支持。

    社区党委顺势而为,联合家美幼儿园发起“小手拉大手,共绘家园景”活动。孩子们化身“设计师”,用蜡笔描绘心中蓝图:“轮胎做花坛!”“这里种月季!”童言童趣点燃了全龄居民共建美好家园的热情。

    大家纷纷认领责任区:年轻人挥汗如雨搬运花苗、填土种植;老人家凭经验悉心指导;孩子们则为井盖涂鸦,增添童趣。单调的绿地魔术般变为“有花有草、有笑有聊”的共享花园。邻里关系在共同劳作与守护中愈发融洽。“以前各顾各的,现在一起种花聊天,真像一家人!”林女士的感叹道出了许多居民的心声。

    美好的环境是众人期盼的福祉。如今,澜橼小区的居民们更积极地投身基础设施提升、环境整治和文化活动中,建起了文化亭、活动室,邻里关系愈发和谐友善。乒乓球台旁的喝彩、车棚内的井然有序、花园里的笑语花香,共同编织成一幅安居乐业的幸福图景。

    ◎ 社区居民说

    居民李丽:乒乓球有了专属场地,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不再难,花园成了大家的会客厅!

    居民梁敏:这些变化看得见、摸得着,社区真的把我们的事放在了心上,住在这样安全、方便、有温度的小区,感觉特别幸福、特别踏实!

    记者程艳 通讯员肖灵 罗静 实习生杨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