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
武汉晚报 2025年09月16日 星期二
往期回顾
返回目录

开设朗诵班还能教快板,学员有老人也有孩子

绿景苑社区有位宝藏老人

    张明洗教孩子们打快板学防溺。

    张明洗给孩子们上红色家风课。

    在青山区钢都花园街道绿景苑社区,只要提起张明洗,居民们都会不约而同地竖起大拇指:“他可是我们社区的‘宝藏老人’!”今年72岁的张明洗是一名退役军人,也是一名有着近50年党龄的老党员。退休近10年来,他始终以“不服老、不认输”的劲头投身志愿服务,成为居民交口称赞的“红色播火者”和“文化领路人”。

    用家常话讲述大道理

    作为社区“五老”宣讲团的重要成员,张明洗最擅长的,就是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居民听得懂、记得住的“家常话”。每次准备党课前,他都会提前半小时赶到社区会议室,反复调试音响、梳理讲稿,哪怕同一主题已讲过数十遍,仍会结合最新政策热点、居民身边故事调整内容,生怕漏了一个细节。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朱德的扁担’里藏着什么秘密吗?”每年寒暑假期间,绿景苑社区托管班都会迎来这位“特殊老师”——张明洗总会带着红色童谣、英雄故事和手绘素材,给孩子们上一堂生动的“红色启蒙课”,让红色基因在童趣中扎根。“张老师,我以后再也不抱怨作业多了,要像朱德爷爷一样不怕苦!”那一刻,张明洗知道,红色的种子已经在孩子心里扎了根。

    线上线下共品诗意人生

    “‘今夜星光灿烂,我仿佛看见革命老兵的身影……’注意气息,这里要带着对老兵的敬意,声音再柔和一点,语速放慢。”每周三下午,绿景苑社区老年大学朗诵教室里,总能听到张明洗耐心的指导声。作为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会员,他2024年主动向社区请缨,在老年大学开设朗诵班,从最基础的“吐字归音”教起,帮退休老人们圆“文艺梦”。   

    “我以前说话都不敢大声,更别说朗诵了。张老师不嫌弃我们学得慢,一句一句教,现在我能完整朗诵一首诗了!”学员朱华龙阿姨原本性格内向,加入朗诵班后不仅爱上了表达,还成了社区文艺活动的“常客”。考虑到部分老人行动不便,张明洗又建起了“线上朗诵群”,每天早上准时分享朗诵素材、录制示范音频,鼓励大家在群里打卡交流。群里不只有“朗诵技巧”,他还会分享正能量新闻、党员先进事迹,让小小的微信群变成了传播温暖的“线上正能量阵地”。

    武汉市说唱团团长陆鸣曾评价他:“张明洗是一位很专业的高端人才。”但在张明洗看来,“专业”不是用来“炫技”的,而是用来服务大家的。他带领朗诵班学员编排《我的祖国》《党的赞歌》等节目,在社区春节、国庆会演中登台演出,让老人们在朗诵里找到乐趣,在集体表演中感受到“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幸福。

    多面手激活社区文化

    “暑假到,天气好,安全第一要记牢!水里玩,真热闹,防溺水,最重要!”在今年世界防溺水日,绿景苑社区长廊里,张明洗手持快板,带领孩子们打着节拍念起自创的顺口溜。清脆的板声、稚嫩的童声交织在一起,把“远离野池塘、遇险不慌张”的安全知识,变成了朗朗上口的“儿歌”。

    除了教快板,张明洗还是社区的“金牌主持人”——社区春节、主题教育、节日庆典,总能看到他精神矍铄的身影。每次主持前,他都会提前和社区工作人员对接流程,把每个节目、每个环节的串词背得滚瓜烂熟;遇到居民紧张忘词,他会笑着递上话筒,用一句“咱们都是一家人,随便说”巧妙救场,让活动始终充满温馨氛围。

    社区里的三句半、朗诵节目,更是离不开他的指导。排练三句半时,他会逐字调整台词节奏,让“笑点”“泪点”更贴合社区生活;指导朗诵节目时,他会带着学员们“沉浸式体验”,教大家通过眼神、手势传递情感。

    “有张老师在,我们的文艺活动就有了‘主心骨’!”绿景苑社区党委书记余锋说。从党课宣讲到文艺指导,从孩子到老人,张明洗用“一专多能”的付出,让社区文化生活越来越红火。

    通讯员吴婷 实习生杨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