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
武汉晚报 2025年09月17日 星期三
往期回顾
返回目录

闻香知秋

    春看新芽,夏听蝉鸣,秋闻桂香,冬掬白雪。

    神农架走过葱茏的夏季,在夏意深浓中去遇见新秋,成长着,成熟着,于忽而已秋时,厚重生命的色彩,诗意生活的情怀。

    八月的风带着一丝凉意掠过彩虹谷,颐趣苑小区活动广场平台的坡角桂花树悄然探出了星星点点的花苞,在绿叶间酝酿出清甜的香气。今年(闰六月)受气候温度影响,颐趣苑小区的桂花提前拉开了绽放的序幕,为小区带来了一场早到的秋日芬芳。

    “往年要等到中秋前后才能闻到桂花香,今年八月初就闻到了,太惊喜了!”我和老伴特意凑近桂花树,轻轻嗅着空气中的香气,脸上满是笑意。

    桂花是不起眼的,她能引起人注意的,先是她的花香,而不是她的花朵。古朴、典雅、大方,总是在悄无声息中绽放。闻到花香,即使再忙的脚步,我都会停下来,去寻觅花香的根源。

    我特别喜欢桂花香味,它和蜡梅的香味很像,闻来并不浓烈刺鼻,而是一种很舒服、直抵肺部的清香,吸一口会让人神清气爽,口鼻留香,让人难忘。

    桂花之名,源于其叶脉形如“圭”字,故加“木”为“桂”。桂花又名十里香,是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桂花还因“桂”谐音贵,也叫“贵花”,代表富贵和吉祥如意,也是美好与忠贞的象征。桂花之香,依品种而论,金桂最香,丹桂次之,银桂、四季桂又次之。

    每年秋天,从秋风中走过,拂了一身的桂花香,都会让我想起了文人墨客们流芳千年的诗句,南宋诗人辛弃疾说:“怕是秋天风露,染教世界都香。”宋朝朱熹说:“叶密千层绿,花开万点黄。”

    宋代著名词人李清照在《鹧鸪天·桂花》中写道:“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李清照对桂花充满了偏爱。桂花色浅黄,意境清幽,形貌温顺又娇羞。它远离尘世的喧嚣,清香却久久停留。没有吸引人的红绿之色,也自是花中第一流。       

    桂花树是高贵的树,有很多美好的名字,仙树,月桂,丹桂,也有叫木樨的。桂花是一种神奇的花,能观,能品,能食用,但最迷人的还是它的香,因为香,才有了桂花糕,因为香,才有了桂花酒,因为香,才有了无数脍炙人口源远流长的诗词。

    唐代诗人王维即使在春天,也愿怡然找寻桂花那般空灵的飘落,独享那份恬静。他在山水诗里,动中取静,笃定入静,显露着自己的禅心与禅趣。

    桂花是秋天的可人儿,带着花开的羞涩,点缀着零星的白色,飘散着醉人的花香,洋溢着肆意的酣甜,打破了单调和寂寞。

    桂花,不仅是一种香气,更是一种记忆。它承载着时光的痕迹,记录着岁月的故事。在我童年里,最令我难以忘怀的是汉口临街僻巷后花楼门铺售卖的桂花美食。

    江汉路汪玉霞软糯香甜的桂花糕,还有中山大道路口的民生甜食馆的桂花糊米酒,那是舌尖上的味道,那是岁月的味道,足够让我品味一辈子。

    桂花配米酒,很是让年幼的我神往,满足一下好奇心。一碗桂花糊米酒端过来,用小勺舀起一勺,慢慢喝下,一股儿酸酸甜甜的味儿就荡漾开来,桂花淡淡的芬芳味儿也沁入了心脾,更是那掺杂在米酒中的“面鱼”,嫩滑、爽口、绵软,稍稍有一点点嚼头,很是让人受用哩!

    对于老武汉人而言,街头巷尾飘散的桂花糊米酒香气,才是镌刻在心底最温暖的味道。

    往昔,武汉的街头巷尾,挑着担子的小贩,走街串巷吆喝售卖糊米酒。那冒着热气的小桶,承载着无数武汉人的早餐时光与闲暇小食回忆。一碗下肚,甜蜜的滋味驱散清晨的寒意,温暖一整天。逢年过节,家人围坐,熬上一锅桂花糊米酒,满屋桂香,是团圆的味道,也是家的味道,承载着武汉人对生活的热爱与眷恋。

    再闻桂花香,有着与大自然美好邂逅的惊喜,也教会了我用心感悟生活的真谛。桂花盛开,总是让人心生喜悦。

    再闻桂花香,这一刻,我只想放慢脚步,静静地品味这份美好,让心灵得到片刻的宁静;这一刻,我只想与自然融为一体,感受到了它的力量与美丽。

    我与桂花约定,来年新秋,再度重相逢!

    张颂华(67岁) 

    洪山区梨园街道省电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