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条里吃出烟头、饭菜里吃出创可贴……看似普通的消费纠纷背后,竟藏着敲诈团伙精心设计的“套路”。9月16日,湖北省公安厅披露一起“碰瓷式维权”案例,揭露不法分子的“碰瓷”套路。
“吃”出烟头他高声索赔
听到“去警务室”就慌张离开
“今天必须给我个说法,不然就在网上曝光你们!”7月9日晚8时许,宜昌市公安局三峡机场分局民警卢斌、郑亚明在机场内巡逻时发现一餐饮店内似有人发生争执。
原来,旅客赵某防在用餐时声称在食物中发现烟头,高声向商家索要赔偿遭到拒绝后,赵某防叫来机场工作人员要求“评评理”。见双方争执不下,民警请双方到机场警务室调解。
“一听要去警务室,赵某防顿时神色慌张,扭头就要离开。”民警郑亚明回忆,这一举动引起他的警觉。登记赵某防的身份信息并在现场处置结束后,他第一时间将警情录入警务信息系统。
同一天
“吃”了4顿午饭
警情很快汇入宜昌市公安局情报指挥中心,中心研判小组民警研判后却发现,这起看似普通的纠纷警情有“问题”。
“我们核查发现,2022年9月赵某防在武汉某餐馆就曾发生过类似的警情记录。”情报指挥中心民警余涛介绍。
进一步研判后宜昌警方得到更多信息:今年7月9日至12日这4天内,赵某防与李某某在宜昌以同样方式曾向多个商家索要赔偿5次,共获利2300余元。
研判小组初步判定:赵某防、李某某存在专门针对餐饮门店实施敲诈勒索的嫌疑,案件背后可能存在更多隐案,有进一步侦办价值,遂指令宜昌市公安局侦查中心和三峡机场分局跟进调查。
宜昌市公安局侦查中心迅速发起“剥茧”行动,组织刑侦、网安、科技、法制等多个专业警种合成研判。
随着调查深入,办案民警发现:赵某防一年内有200多次搭乘飞机、火车等交通工具的记录,最频繁时一天竟坐了6次;此人饭量也“大”得惊人,最多时同一天居然“吃”了4顿午饭。
同时赵某防还长期与李某某、石某某、赵某元3人同行,每到一地4人均有多笔小额资金入账,部分入账记录中还有“赔偿金”等备注信息。
根据线索,专案组民警沿着资金来源调查背后真相,发现这些小额资金绝大部分都来自餐饮店店主或员工的转账。
“他说在食物中发现‘烟头’,还说要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我们,考虑到可能影响生意,就赔了他600元。”7月11日,民警在宜都市一家涉事餐馆走访时,店主吕先生这样说。
4人敲诈团伙
流窜26省作案752起
此后宜昌警方分赴多省市调查取证,随着大量碎片化信息汇聚并被有效整合,一个跨省流窜作案的犯罪团伙浮出水面。
“4名嫌疑人中,赵某防、李某某、石某某是亲属关系,该犯罪团伙成员较为固定。4人流窜多省,有时单人作案,有时其中2人联合作案。他们专挑车站、机场、商场、景区等场所的连锁快餐店、超市实施犯罪。”宜昌市公安局侦查中心民警翟玉东介绍。
经查,该团伙成员通常预先在口中藏匿创可贴、烟头、纸屑等异物,进入餐馆用餐或在超市购买食品后,选择在有摄像头的区域就餐,故意留下证据。随后再以食物中发现异物为由,通过投诉举报威胁商家索要赔偿金。敲诈金额少则一两百元、多则上千元,获利后4人分赃。
“嫌疑人每次索要的金额都不大,很多商家选择息事宁人。”宜昌市公安局情报指挥中心副主任蔡江介绍,通过警情汇聚和深度研判分析,宜昌警方查明从2022年以来赵某防等4人流窜全国26省、86市,共作案752起,累计犯罪所得超过20万元,存在明显敲诈嫌疑。
7月15日,宜昌警方在南京警方配合下将嫌疑人赵某防、李某某抓获。8月21日,民警将石某某传唤到案。目前,警方正在对另一名嫌疑人赵某元进行追逃。
记者夏奕 通讯员龚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