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
武汉晚报 2025年09月24日 星期三
往期回顾
返回目录

全国首个油菜种植无人农场落地湖北

“智慧农机”自己到田里把活儿干了

    无人驾驶农机在田间作业。 

    戴壮 摄

    武汉晚报讯(记者陈晓彤 通讯员廖宜涛)空中,无人播种机匀速行进,种子被精准播撒;田间,无人驾驶拖拉机、播种机自主行走、掉头、转弯,动作流畅,一气呵成。

    9月23日,记者从华中农业大学获悉,全国首个油菜种植无人农场在湖北襄阳落地,农机被装上“智慧大脑”,能“自己到田里把活儿干了”。

    据悉,该农场覆盖面积1100亩。油菜无人化种植作业系统关键技术包括高精度地图构建、全覆盖路径规划、无人导航技术、播种质量可追溯,实现油菜播种作业无人化、肥投入精量变量化、种肥播施调控自动化、种肥投入可视化和作业质量自动化评估。

    “油菜是我国第一大油料作物。长江流域是我国冬油菜最集中的产区,主要采用稻油轮作模式,也就是水稻收获后播种油菜。”华中农业大学相关负责人介绍,轮作模式导致油菜播种时间紧、秸秆量大、土壤黏重、机具适应差,容易出现种子漏播、断垄现象,造成产量损失。

    2019年起,在湖北省农业事业发展中心支持下,华中农业大学油菜机械化生产技术与装备团队在襄阳市开展油菜种植无人农场试验示范,集成油菜精准变量播种作业和无人作业系统关键技术,用智慧化手段提高播种质量。

    科研团队研发的油菜无人化种植作业系统,具有高精度数字地图、AI田间障碍物识别算法等技术,能帮助耕播机实现播种作业对行误差小于3cm精准作业,机器遇障能自动停车与自动重启作业,田间播种作业覆盖率可达95%以上。

    此外,该系统还攻克了拖拉机田间地头自动转弯、换行难题,实现自动定点泊车补肥补种、多地块多装备同步作业,提升了无人播种换行作业的精度和效率。

    据了解,通过推广油菜无人化种植技术,每亩可节本10%以上、省工70%以上,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降低劳动成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作出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