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
武汉晚报 2025年09月25日 星期四
往期回顾
返回目录

《父辈的天空》以影像为钥

解锁“驼峰航线”的热血与深情

    《父辈的天空》海报。

    9月22日晚,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展映活动暨“首映在广州”——电影《父辈的天空》广州首映礼在掌声与热泪中落下帷幕。这部聚焦“驼峰航线”的纪录片,以亲历者及其子女的口述为纽带,将二战时期那段悲壮的“天空传奇”首次搬上大银幕。它不仅开启了对历史的追忆,更搭建起一座连接父辈与当下的情感桥梁。影片将于10月18日起全国上映。

    展现两代人的“时空对话”

    “驼峰航线”是二战时期中国和盟军的一条空中通道,也被称为“死亡航线”。

    《父辈的天空》的拍摄始自2019年。总制片人杨丽透露,起初她想做一部商业电影,可在采风过程中,她和团队被亲历者的口述打动了。“我们意识到,比起虚构的剧情,这些真实的记忆更需要被留住。”于是,项目方向从商业片转向纪录片,一干就是6年。

    如今,影片以珍贵影像记录了众多“驼峰航线”亲历者的口述,包括驼峰航线第一位“华人机长”陈文宽、获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的云南老兵陆建航、美国空军运输大队驼峰航线飞行员杰·温雅德等。杨丽伤感地透露,这些曾经接受过采访的老飞行员们,如今都已经不在了。当飞行员们陆续去世后,拍摄一度陷入困境,直到剧组看到“驼峰二代”陈安琪的新闻——她是飞行员陈维龄的女儿,一直在做“驼峰航线”的历史传播工作。团队最终决定从“驼峰二代”的视角切入,开始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呈现中国人最朴实的情感

    《父辈的天空》还原了“驼峰航线”各个岗位上的中国航空从业者们的热血故事,他们包括陈维龄、潘国定、吴敬诚、徐定中、林汝良等。除了他们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豪情,影片还展现了这些青年人的亲情、友情和爱情。

    片中,父亲给女儿留下了充满希望的手书,丈夫给妻子定下了“不要吵架”的规矩。因为他们的每一次起飞都是向死而生,每一次降落都是生命奇迹。在每次飞行任务成功后,有的飞行员用一块三明治来庆祝胜利,有的飞行员用一曲萨克斯风歌曲来吹散阴霾。杨丽感慨:“很多二代都到了自己退休后才开始了解父辈的故事,这种遗憾是最打动我们的地方。”

    因为历史已足够震撼,所以纪录片团队刻意避免在拍摄和剪辑时过度煽情。杨丽说:“我们只想讲述中国人最朴实的情感——对父辈的理解,对使命的担当。”

    打捞史料外的鲜活细节

    当天首映后,联合导演牛子、杨正浓、黄若宾分享了制作内幕。

    “我们曾在云南的一座山顶遇到一位双目失明的老人,他小时候在家门口见过盟军飞机飞过。他说当时飞机超载飞不高,大概2000米,而云南的山都有3000多米,还要躲避日军飞机,轰鸣声像山谷里的公交车来回穿梭。”牛子说,“这些鲜活的细节,是史料里找不到的。”

    在杨正浓看来,“驼峰二代”的“抱团”精神更让他触动:“他们不是一个人在努力,而是一群人想把父辈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这种纯粹的初心,比任何宏大的叙事都更有力量。”

    作为影片原来的剪辑师,黄若宾意外成为联合导演之一。黄若宾坦言,“我们都该知道父辈经历了什么,这是我们的根”。

    据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