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学生出游的高峰期,除了常规的观光打卡,一些历史名城悄然掀起一股新风尚——为古人“扫墓”。“00后”们手捧祭品、拉起条幅,甚至带上亲手书写的信件,以此与千百年前的历史人物展开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在他们看来,相比追捧可能“塌房”的明星或奔赴喧闹的演唱会,追随这些永驻史册的“地下偶像”,既是一种个性化的致敬方式,也是一次沉静心灵的旅程,更成为他们释放压力、结交同好、了解历史的一种途径。
年轻人假期相约祭拜古人
当“00后”的假期从外出游玩转变为相约祭拜古人时,那些古代名人的墓前也随之热闹起来:各种带有“00后”特色的“应援贡品”被整齐摆放,让不少不明所以的人看后直呼“震撼”。
鲜花、美酒和写给古人的信件,成了最常见的供品。以李白为例,大家都知道他爱饮酒,常在长安酒肆与同好对饮,醉酒而归。所以在他的墓碑前,白酒、红酒、啤酒、清酒一应俱全,连年轻人偏爱的果酒也被摆上。从酒的小样(迷你酒)到大酒坛子,琳琅满目,颇有要办“酒类博览会”的架势。
在祭拜的过程中,年轻人常常以独特的方式表达敬意。比如,在南唐后主李煜墓前,除了留言和条幅,还有人特意带来南京的水和土,贴上“南唐水”“南唐故土”的标签,以寄托思念;在孙权墓前,有人摆放合肥地图,追忆他未竟的夙愿;甚至远在英国纽卡斯尔的北洋水师水兵墓前,也能看到红星二锅头和福建舰的照片,象征着跨越时空的致敬。
也有年轻人选择以现代物品寄托心意。比如,因曹操晚年饱受头痛与牙病困扰,有人特意带去止痛药,仿佛希望他也能“享受”医学的进步;在曹丕墓前,因为传说他酷爱葡萄,常常能看到粉丝奉上的一串串新鲜葡萄,成为表达敬意的独特方式。
再看武侯墓——这里是诸葛亮的安息之所,人们的祭拜方式与其他古人墓前又有所不同。大家喜欢捧着一束束鲜花,将写满心意的小卡片插在花中,整齐地摆放在墓前,寄托对这位贤相的敬仰与思念。
这些卡片上的内容五花八门:有人写下自己因崇敬诸葛亮而一路追寻三国遗迹的经历。有人倾诉着近期的困境,把理解与安慰寄托在这位古人身上。还有人写下“丞相:海晏河清,四海承平;九州一统,人民安居”的留言。
洛阳导游开辟“上坟”路线
身在洛阳的王勉,节假日期间的副业是“地导”(地陪导游),主要为游客提供行程规划、食宿安排及景点讲解等一条龙服务。此前,他的路线以龙门石窟、白马寺、博物馆等大景点为主。这个暑期,他新开发了一条给古人“上坟”的路线。
王勉介绍说,洛阳有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城市史、1500多年建都史,夏、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晋等13个王朝先后在此建都。其中,邙山横跨约100公里,汇集着各个时期、各种类型的古代墓葬数十万个。很多墓地并不属于景点,分散在漫山遍野,有的在村庄里,有的在高速公路边上。“所以我会提前逐一踩点,掌握了这些墓地的具体位置,开车带他们逛,一天能看15到20处。”
暑期,王勉接待了近20个这样的小团体,成员从初中生到四五十岁的成年人都有。有的还是父母带着上初中的孩子一同前来。“我和孩子父母聊天时,他们就说,并不希望孩子假期每天沉迷于手机和电脑。既然孩子对历史和古人产生了兴趣,作为家长,他们是非常支持的。”王勉说。
而王勉接待最多的,还是“00后”的大学生群体。他们常常相约前来“祭扫”,在接待这类小团体前,王勉通常会先询问必去的墓地,再为其规划一条路线提供挑选。
“有的人觉得来一次洛阳就要尽可能多地走访一些墓地,但也有人只选择三四处心仪的古人墓地,并在墓前驻足许久。”在王勉的印象中,几乎每一位专程前来的人都会带上鲜花、酒水,或是一封写给古人的信。
“有不少‘00后’,特别是一些第一次到访的女生,在看到古人的墓碑时都会流露出比较强烈的情感。”王勉告诉记者,他曾陪几位女生前往李煜墓地,刚到墓前,她们的眼眶就湿润了。
对历史的了解令导游惊叹
作为洛阳地导,王勉自认对本地历史颇为熟悉,但在带“00后”“上坟”小团队时,却常常感到“词穷”。“游玩途中,只要提到他们喜欢的古人,即便原本很内向的小姑娘,也能立刻滔滔不绝。”王勉说,他们能细致到白居易的哪首诗反映了怎样的意境,某位皇帝有哪些具体的政治手段、如何治理国家,甚至梳理出相关事迹。
更让他惊讶的是,大家思维开阔,能根据一些相似点,把跨越朝代、看似无关的人物建立起联系。“二十出头的他们竟对历史有如此深的了解,真让我震惊。和他们聊天,我能从中学到很多东西。”王勉说道。
接待的小团队多了之后,王勉也逐渐被这种热情感染。他开始翻阅文献,尝试参与考古问答,甚至在网上自称“爱上古坟的博主”。他会根据史料去“找坟”,把导游的日常延伸成自己新的兴趣爱好。
“作为一个洛阳人,我觉得历史需要有人去追寻,需要被大家记住。而‘00后’用他们的方式在追寻,这种方式特别好。”在他看来,“00后”把旅行与历史结合,在景点前分析诗词、总结感悟,甚至写信抒怀,把学习与情感融为一体。他认为,这种方式不仅让历史更深入人心,也让年轻人与古人之间建立起了一种跨越时空的“对话”。
对这些年轻人来说,“上坟”并不是沉重的仪式,而是一场心灵疗愈。陈梅在琅琊山游览时,从山脚一路爬到山顶,经过四个岔路口,途中遇到一只断腿的小狗。她犹豫片刻,最终决定停下脚步喂它。她说,当时这虽然只是一个很小的举动,却让她想到:人生也常会面临选择,看似细微,却能折射出一个人的心意和态度。那次她也正因听从了内心,感到格外释然。下山时,整个人都轻快了不少。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