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
武汉晚报 2025年09月26日 星期五
往期回顾
返回目录

武昌区黄鹤楼街道读书社区

武汉唯一叫读书的社区“好读书”

    读书社区文化活动。

    春节“送对联”活动。

    健康进社区活动。

    以书香为纽带,构建“参与—传承—共治”治理闭环。武昌区黄鹤楼街道读书社区地处白云黄鹤的故乡,与黄鹤楼主楼的“南维高拱”牌匾相遥望,东起首义广场、西到解放路、南临张之洞路、北至彭刘杨路,武昌区文化馆黄鹤楼分馆、辛亥革命博物院均坐落于其中,辖区文化底蕴深厚,作为武汉市唯一一个以读书命名的社区,“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是社区居民一贯追求的风尚。

    读书社区于2000年正式成立,辖区面积0.6平方公里,常住居民5510户,是典型的老旧社区,社区先后获得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市五星级基层党组织、十佳书香社区等荣誉称号。

    读书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吴玲丽介绍,立足社区书香文化实践基础,通过建强志愿队伍、丰富文化载体、搭建互动平台,将单一文化活动升级为多元治理场景,以文化认同凝聚情感共识,推动居民从“活动参与者”转变为“治理共建者”,实现“书香满社区、邻里共和谐”的治理目标。

    三大实施路径,让书香融入治理肌理。通过建强“书香骨干”队伍,夯实治理基础。以“书香守护志愿者”为核心,构建多层次文化人才体系。一方面,吸纳书画爱好者、退休教师、青年骨干组建核心志愿队,负责日常图书管理、活动组织等基础服务,全年累计服务时长超千小时;另一方面,通过“青年书画老带新”机制实现人才传承,由社区书画能人担任导师,开展技法培训、作品点评等活动,已培育青年书画骨干30余人,形成“老带新、传帮带”的良性循环。这支队伍既是文化活动的组织者,更是邻里沟通的“连心桥”,在服务中收集居民需求建议200余条。

    打造“全时全域”载体,丰富治理场景。常态活动铸品牌,将书法活动、读书分享等融入日常,青年汇每月开展“主题读书日”,涵盖红色经典、生活美学等多元内容;每年定期举办书法临帖展、创作大赛,形成“周有小活动、月有主题日、年有大展赛”的活动格局。节点活动聚人气,结合传统节日打造特色场景,春节“送对联”活动组织志愿者为居民现场创作春联千余副,将祝福与文化关怀送到家门口;国庆、中秋等节点开展“书画寄情”活动,作品汇编成《社区居民书画集》,已累计收录作品300余幅。阵地建设强支撑,整合党群服务中心资源,打造集阅读、创作、展示于一体的“黄鹤书房”,配备各类图书3000余册、书画工具百余种,为居民提供“家门口的文化空间”,实现“找书易、参与便、交流畅”。

    深化“文化互动”效应,激活治理动能。以文化活动打破邻里隔阂,推动情感认同向治理参与转化。通过居民书画集巡展、书法作品义卖等活动,吸引居民主动参与策划、布展等环节,在协作中拉近彼此距离;青年汇读书活动设置“邻里共读”环节,鼓励不同年龄、职业的居民分享感悟,已促成12对“邻里互助对子”。同时,依托书香活动培育社区认同感,志愿者自发组建“邻里帮帮团”,从文化互助延伸到助老扶幼、环境维护等治理领域,全年解决居民急难愁盼问题80余件。

    ◎ 社区居民说

    居民蔡庆平:现在社区有一个读书亭,我们组队做“书香守护志愿者”,经常开展书法活动、展览等,社区里读书氛围非常浓,既有文化创新,又有邻里互助,大家都很团结。

    居民魏信诚:退休前在国棉五厂工作,现在在彩虹桥志愿服务队做志愿者。在我们社区,不仅有读书志愿者,还有读书小组,我们也会一起分享诵读自己喜欢的书籍。住在这里,有一种追求幸福的感觉。

    居民颜学静:在读书社区,不少老居民参与社区治理。我报名社区志愿者参与为老服务。住进新宇佳苑小区有十年了,大家经常一起清洁家园、呵护家门口的环境。

    文图/通讯员彭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