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总觉得法律离生活很远,现在逛趟法治长廊,不仅能看懂常见法律纠纷,还能随时找律师咨询,心里踏实多了!”近日,北苑社区居民王德芝拿着刚收到的《老年人防诈骗指南》,对社区建设的法治长廊赞不绝口。自2023年5月法治长廊建成以来,这里已成为社区普法宣传的“主阵地”、法律服务的“便民点”,用接地气的方式为居民筑起法治“防护墙”。
青山区钢花村街道北苑社区是典型的老旧社区,自1992年建成至今,房屋基础设施老化时常引发邻里争执。毗邻美食街带来烟火气的同时,油烟、噪音也影响周边住户生活。如何帮助居民妥善疏导和化解这些矛盾,保障居民生活质量,成为摆在社区面前的紧迫难题。
社区党委书记张琳回忆,居民座谈会上,不少居民提出“希望有个能咨询法律的地方,帮大家解决问题”。为此,张琳带领社区工作人员开展1个月调研。结果显示,居民对邻里纠纷、婚姻家庭、劳动维权及防诈骗等领域的法律需求最为迫切。“必须建一个居民‘触手可及’的普法平台!”社区党委经多次研讨,最终联合青山区人民法院合作打造“法治长廊”,集“学、问、解”于一体,让法律知识从“纸上”走进居民“生活里”。
“大家网购买到假货,商家拒绝退款,该怎么维权?”9月的一天上午,社区法律志愿者正在开展“民法典进社区”宣传活动,用真实案例讲解消费维权知识,居民围坐倾听,不时举手提问。这样的宣传活动,在法治长廊已成常态。
社区结合居民需求,每月在法治长廊开展1—2场主题普法活动:针对老年人,举办“防电信诈骗”专题讲座,现场演示诈骗常见手段;针对青少年,开展“模拟法庭”活动,让孩子们通过角色扮演了解法律程序;针对年轻人,推出“线上普法微宣传”,将法律知识短视频、案例解读图文发布到社区微信群,方便居民利用碎片时间学习。
法治长廊不仅是普法宣传的“窗口”,更是化解矛盾、服务居民的“前沿阵地”。为了进一步满足居民的法律需求,社区在法治长廊设立了法律门诊,为居民提供专业的法律服务。居民可随时前往社区咨询,未当场解决的诉求由社区登记,转交专门的法律顾问。法律顾问依托专业的法律知识,帮助居民解答问题、告知流程与注意事项,给出合理的解决方案。社区工作人员也会配合法律顾问,及时跟进问题至解决,并整理案例,便于今后继续优化服务。
截至目前,法治长廊已累计接待居民咨询300余人次,化解邻里纠纷、物业矛盾等各类问题30余起,开展法律知识讲座、法律咨询等活动20余场。在过去的一年内,社区整体纠纷数量较之前下降25%,邻里关系逐渐趋于和谐,居民法治意识明显提升,社区矛盾纠纷化解效率明显提升。
“未来,法治长廊不仅是普法宣传的阵地,更将成为社区法治治理的‘核心枢纽’。”张琳表示,社区将持续倾听居民意见,不断优化法治长廊的功能与服务,让法治精神融入社区生活的方方面面,为居民营造更安全、更和谐的生活环境,助力社区治理水平再上新台阶。
◎ 社区居民说
居民魏光珍:前阵子和楼上邻居因空调滴水闹别扭,在长廊看到“相邻权”普法宣传,照着上面的建议沟通,问题很快解决。每周有律师答疑,这法律服务让咱遇事不慌,社区也更和睦了!
居民管魁生:咱社区这法治长廊真是建到了大家的心坎里!以前想了解点法律知识,要么得翻书,要么就得跑老远找咨询,现在出门买菜、接送孙子路过,就能停下来看看。长廊里的内容特别实在,像“子女不赡养老人该咋办”“买东西被坑了咋维权”,都配着简单的插图和大白话解释,我这岁数都能看懂。现在街坊们都常来这儿“补法律课”!
通讯员杜子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