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
武汉晚报 2025年09月30日 星期二
往期回顾
返回目录

“牵手法则”、动吃平衡、“过敏原防护”……

假期放飞,孩子健康准绳更要牵牢

    9月29日,旅客在江苏无锡站候车大厅排队检票。

    新华社发

    近日,游客在甘肃省敦煌市鸣沙山月牙泉景区游览。

    新华社发

    国庆邂逅中秋,8天长假即将开启,无论是亲子出游打卡美景,还是全家团聚共享佳肴,孩子们早已满怀着期待准备“放飞”。欢乐时光里,安全与健康不容忽视!专家提醒,双节长假是亲子陪伴的好时机,也是守护儿童健康的“关键期”。

    出行:织牢“防护网”

    自驾出行是不少家庭的选择,儿童乘车安全却最易被“想当然”忽视。“切勿怀抱儿童乘车!”上海市儿童医院骨科马琪超医生强调,12岁以下儿童必须使用安全座椅,4岁以下尤其要反向安装。反向安装能将碰撞冲击力分散到背部和头部支撑区域,大幅降低颈椎损伤风险。

    研究表明,正确使用安全座椅可降低71%的婴儿死亡率。安全座椅应安装在后排中间位置,这是整车最安全的位置。此外,要避免让孩子坐副驾驶,安全气囊弹出时的冲击力可能对儿童造成二次伤害。

    步行外出时,“视线不离开孩子”是底线,尤其是在景区、商场等人员密集区域。马琪超医生建议家长采用“牵手法则”:紧握孩子手腕。同时,要提前教孩子背熟“停看等”口诀:过马路前先停步,左右观察红绿灯和来往车辆,确认无车后再快速通过,避免在马路边追逐打闹或低头捡玩具。

    饮食:拒绝“节日胖”

    “每逢佳节胖三斤”的魔咒,可不只会找上大人,小朋友也一样容易中招!

    零食是孩子假期的“快乐源泉”,但要学会用“红绿灯法则”筛选。绿灯零食可以每日适量吃,比如新鲜水果、原味坚果(每天3—5颗核桃或一小把杏仁)、无糖酸奶(能补充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黄灯零食如冻干水果、70%黑巧克力,每周可吃2—3次,每次控制在一小包,避免过量;红灯零食如薯片、糖果、含糖奶茶,尽量少吃,每周最多一次。

    “动起来”是平衡饮食的关键,每天累计60分钟中高强度运动不能少。早上可以带孩子快走20分钟,呼吸新鲜空气的同时激活身体;下午安排30分钟亲子运动,比如羽毛球对打、跳绳比赛;晚上晚餐后,骑车或滑滑板10分钟,避免饭后久坐。同时要控制屏幕时间,每天娱乐性看视频不超过2小时,每20分钟提醒孩子抬头看远处5分钟,既保护视力,也能减少“久坐不动”的时间。

    出游:防病防过敏

    假期里,消化道和呼吸道疾病是儿童的“高发困扰”,上海市儿童医院急诊科陈婷婷医生指出,急性肠胃炎多因饮食不卫生或作息紊乱引发,家长要牢记,孩子饭前便后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至少20秒,外出时随身携带免洗洗手液;在外就餐避免吃刺身、半生牛排等生冷食物,水果尽量去皮食用,可生食蔬菜要用矿泉水冲洗干净。

    若孩子出现呕吐、腹泻,不要急于用止泻药,先喂口服补液盐Ⅲ,防止脱水;如果腹泻次数多、伴有发烧,要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呼吸道疾病则与气温变化、人员密集有关。旅游回到住处后,及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如果孩子出现打喷嚏、喉咙痛,多喝温水,保证充足睡眠,若发烧超过38.5℃,可按剂量服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滴剂,持续发烧要及时就医排查病因。

    过敏体质的孩子还要做好“过敏原防护”。出行前查好目的地的花粉浓度,若浓度较高,尽量避开花草茂盛的区域,外出时戴口罩和防护眼镜;入住酒店时,选择无烟房,自带一次性床单和枕套,减少尘螨接触;尝试异地特产时,先给孩子吃一小口,观察30分钟,若出现皮疹、腹泻、喘息等过敏反应,立即停止食用,严重时及时使用携带的抗过敏药物(如氯雷他定糖浆)并就医。

    【相关】

    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

    国庆假期出行健康提示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国庆假期衣食住行方面的健康提示。

    一是提前规划,做好防护准备。密切关注目的地疾病流行现状及相关部门发布的健康风险提示。

    二是关注目的地天气情况,根据当地气温适当增减衣物。去往蚊虫较多的地区,建议穿浅色长袖长裤并喷涂驱蚊剂,早晨晚上不要在草丛边长时间停留。

    三是避免食用生冷食物,肉类、海鲜要彻底煮熟,水果洗净后再吃,不喝生水。旅行中规律用餐,不要暴饮暴食,出汗多时适当补充盐分,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四是入住酒店要开窗通风,检查床品是否干净、卫浴有无异味。可自带毛巾等贴身物品,或者用消毒湿巾擦拭遥控器等日用品。

    五是返程回家后要做好健康监测。如果出现发烧、咳嗽、腹泻、皮疹等症状,尽快到医院就诊,并主动告知医生旅行地点与饮食状况,方便诊断排查。

    最后提醒大家,如果出行前出现发热、咳嗽或腹泻等传染病症状,建议暂缓出行。预祝大家过一个平安、健康、舒心的国庆长假。

    综合新华社、央视、《新民晚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