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晚报讯(记者商佩)当镜头习惯性聚焦于孩子和年轻人,一对武汉夫妻却做了“反向操作”——专门为父母开了一家照相馆。在这里,“今天,阿姨先选衣服”是不成文规定,常年甘当“配角”的爸爸妈妈,被子女郑重地请上照片“C位”。
10月22日上午,在良友红坊的一家照相馆里,77岁的刘阿姨在衣架前犹豫不决。店主邬丹举着手机,让屏幕那头的阿姨女儿远程参谋。
“我们想开一家‘让爸爸妈妈当主角’的照相馆。”邬丹说。这个心愿的种子,是在她与丈夫李勇经营儿童摄影的十五年间悄然埋下的。
开店之初,李勇先请自己的丈母娘当模特。当母亲妆发齐整、身着精心挑选的服装站在镜前的那一刻,邬丹动容了:“我看到妈妈的眼睛在发光。”后来,老人反复翻看那些照片,说那是她“这辈子最好看的样子”。
一年来,这家照相馆已为超过1000位银发父母按下快门。有母女照、母子照,有补拍的婚纱照,也有迟来的成人全家福。店里顾客多为50至90岁的中、老年人,而九成订单,都来自他们的子女。
今年5月,一个紧急来电揪住了夫妻俩的心。一位男士从北京赶回武汉,希望能尽快安排时间为重病晚期的母亲留下影像。拍摄当天,团队特意放慢节奏,花了四个小时,为轮椅上的老人更衣、整理、拍照。原本需一个月制作的相册,也赶在一周内加急完成。
更多的子女,是带着父母来圆一个心愿。杨女士便是为此而来——她的父母除了结婚时拍过照,几十年都没有正经拍照纪念。拍摄间隙,母亲悄悄问起价格,女儿紧握她的手说:“很多东西钱买不到,错过了就真的没有了。”
“给长辈拍照并不容易。”邬丹说,“要把他们的精气神拍出来,比拍孩子和年轻人难。”最大的功夫花在选衣服上。市面上难觅适合拍照的中老年服装,她只能自己“海淘”——每周购进几十件,请不同身材的同事和妈妈试穿,往往十多件里才能留下一件。店里现有的500多套服装,都是这样一件件挑出来的。
谈到经营状况,邬丹很直白:“只能说刚够‘吃’饱,没什么盈利。”这家店的业绩只有他们儿童店的六分之一。但夫妻俩始终保持着初心:“我们觉得自己不是生意人,更像匠人。就是有个执念,想先把这件事做好。”

上一版




朗读
放大
缩小
全文复制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