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
武汉晚报 2025年10月27日 星期一
往期回顾
返回目录

两度同学三度同事,吴石将军与武汉抗战将领相约——

绝不为蒋介石打内战献一计

    国民政府南京陆军大学将官讲习班第一期毕业照中教官合影,左一为吴石,左四为林薰南。

    林薰南之孙、香港黄埔军校后代亲友联谊会会长林际平。

    近期,电视剧《沉默的荣耀》热播,该剧直接以真实姓名、真实事迹、真实地点直面历史“空白点”,刻画了在台隐蔽战线英雄群像,尤其是吴石将军的事迹受到广泛关注。

    10月21日,祖籍武汉新洲的黄埔同学会会长林上元及其子林际平,向记者回忆了吴石将军及两个家庭的交往。

    林上元父亲林薰南是抗战将领,生前与吴石交往密切。他们是陆军军官学校、日本陆军大学同期同学,之后同在国民政府南京陆军大学、南京国民政府总参谋部和国防部门共事。30多年的交往,两人结下深厚友谊,两个家庭也往来频繁。吴石牺牲后,两个家庭延续百年的交往不曾中断。

    吴石尤其关爱晚辈

    今年101岁的林上元比吴石之子吴韶成年长3岁,两人幼时相识并交往了一辈子。

    “吴石叔叔对友以诚,对晚辈也十分关爱。”林上元回忆自己当年留宿吴石家的情形。“吴石叔叔家住南京玄武湖旁的百子亭,我当时只有10多岁。吴叔叔教导我要好好读书,学习要讲究方法……”

    吴韶成在回忆录中也讲述:林薰南爱人1942年从韶关到柳州他们家中住了一周,一直向吴石夫妇宣传贵州湄潭山清水秀,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在湄潭创办了浙大附中,是大后方最好的中学之一,让吴韶成“莫失良机”。最终吴韶成听从了林薰南爱人劝说,独自一人坐上了木炭长途汽车,插班进入浙大附中高中二年级就读,从此离家走上了独立求学之路。吴韶成回忆说,“林伯母是医生,在南京时我患白喉病,经林伯母抢救得以生还。林薰南伯伯是父亲日本陆大的同学,在韶关第七战区任战区参谋长”。

    “两个家庭来往密切,源于吴石和爷爷两度同学又三度同僚成至交。”林薰南的孙子林际平告诉记者,林薰南年长吴石两岁,1892年11月9日生于新洲传统耕读人家,先后进入武昌陆军小学和武昌陆军第二预备学校学习。同一时间,来自福建闽侯的吴石以北伐学生军的身份被编入武昌第二预备军官学校。二人同城就读,在各自学校成绩名列前茅。1914年,二人以优异成绩进入保定军校第三期学习,吴石学习炮兵科,林薰南学习步兵科。二人学习成绩交替排名第一,吴石还赢得了“吴状元”的美誉。因两人成绩好,又都擅诗文,惺惺相惜,交往越来越多,同学之情越来越深。

    1918年,吴石和林薰南从保定军校毕业后,已是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才俊,二人分别参加护国军和国民革命军。1929年,他们再度同学,考入日本陆军大学,毕业后又一同被分配至南京陆军大学担任教官,先后进入国民政府参谋本部任职。直到1941年,一纸调令将二人分别调任第四战区参谋长和第七战区参谋长,两人才分开。抗战胜利后,他们又一同回到当时的政府国防部门任职。

    绝不为国民党打内战献一计

    林际平告诉记者,他曾前往台湾的档案馆搜集资料,爷爷林薰南在档案中被蒋介石圈为“左派”。吴石与林薰南都深受周恩来的影响,种下了信仰之火。 

    林薰南在黄埔军校当教官时,与担任政治部主任的周恩来配合默契,工作之余畅谈抱负,分析时局和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彼此结下深厚的友谊。周恩来与邓颖超结婚时,林薰南夫妇还登门看望。林薰南母亲去世,周恩来题写挽联:蕙兰洁高恩泽远,悲情似海济沧桑。

    吴韶成生前回忆,抗战中上海、南京相继失守后,国民政府军委会大本营转移武汉,吴石在武汉主持对日情报工作(后改军令部二厅)。1938年,二厅在武昌珞珈山主办“战地情报参谋训练班”,由吴石主持,他特邀居住在武汉大学十八栋的周恩来、叶剑英给学员讲课。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改组国防部门,吴石任国防部门史料局局长,负责修战史。当时,国民党接收官员巧取豪夺,贪污腐化成风,民不聊生,吴石对蒋政权彻底绝望。吴石在家与时任国防部门高参的林薰南等挚友交谈喟叹:“国民党不亡是无天理!” 两人一致反对内战,相约绝不参与内战指挥,不为蒋介石出一谋一策。

    1946年2月,林薰南被任命为盟军对日管理委员会中国代表团中将顾问,和军事代表团团长朱世明一同率领戴坚师长的荣誉第2师完成驻日任务。就在荣2师即将登船东渡日本之际,蒋介石突然中止派遣,将荣2师投入内战。“中国驻日占领军”胎死腹中,林薰南痛心疾首。从此,林薰南退出军界,侨居日本直到去世。

    1949年2月,吴韶成在南京见了父亲最后一面。“他给我留下身上仅有的20元美钞”,吴韶成一年后在上海的报纸上得知父亲被害的消息。

    远在日本的林薰南得知吴石牺牲的消息后扼腕痛惜。林际平表示,《沉默的荣耀》热播,生动再现了吴石将军的忠诚信仰与坚贞不屈,也彰显了那代人深厚的家国情怀。

    记者杨佳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