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
武汉晚报 2025年11月03日 星期一
往期回顾
返回目录

牌楼社区打造幸福宜居新样板

    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

    改造后的越享湾共享空间。

    便民服务就在家门口。

    硚口区汉中街道牌楼社区党委书记 欧阳诚

    【案例背景】

    牌楼社区坐落在美丽的月湖桥畔,南临汉江,北靠轻轨一号线。社区包括越秀财富中心、星汇维港购物中心及30万平方米的住宅区,共有居民2774户,流动人口较多。

    随着入住率提高,小区非机动车辆保有量逐渐增多,如何满足常住居民电动自行车有序停放等多种民生需求,成为社区党委面临的紧迫课题。

    【治理办法】

    听民声,搭平台

    建立长效机制

    夯实组织体系,引领共建。星汇云锦是有10余年历史的品质小区,常住居民5250人。建立“党支部+红色物业+下沉单位+居民党员”的小区治理组织架构。发挥小区党支部引领作用,以每月的支部主题党日、“越邻里”议事会等为载体,引导社区党员、下沉单位党员、居民群众等参与社区治理。

    通过线上线下问卷调查、居民座谈等方式,广泛征集辖区居民对社区治理的意见和建议,通过议事沟通解决居民反映的小区养老设施不足、电动车乱停放、缺乏运动设施等难事。搭建家门口协商议事平台,根据居民意见将破旧长廊改造为“越邻里”议事亭,引导居民组建“越邻联盟”。制定“我们在一起 共爱一家”居民文明公约。

    确立实事项目,同心共享。社区党委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广泛征集关于电动车棚改造、活动中心、养老中心等阵地建设的意见。通过社区党委与物业公司、社会组织、共建单位、居民群众等多元主体之间的互联互通,确立增设电动车停车棚、改造小区架空层、修建养老服务中心等民生实事项目。针对小区老年人的健康需求,发挥下沉单位武汉荣军优抚医院和共建单位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汉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资源优势,成立“越康”医疗服务队,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打造居家“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模式。定期举办“越服务”系列活动。

    解民忧,共治理

    办好民生实事

    组建服务团队。挖掘小区群众骨干12人。召开“越爱生活,有邻有趣”社群议事会,积极回应群众骨干诉求,搭建有温度的邻里社群新生态。培育孵化“越香”书画社,越秀爱心企业捐赠桌椅文具,推荐有书画特长的居民骨干担任“室长”,吸纳小区书画爱好者组建“越活”手艺人团队。组建“越爱”舞蹈队、“越巾帼”服务队、“越乒”达人等社会组织,开展公益集市、关爱帮扶、写春联、DIY制作等活动30余场。

    干群联心解难题。聚焦服务平台建设,因地制宜对小区多处架空层进行微改造,建设改造“越馨湾”养老服务中心、“越趣”儿童乐园、“越逸”书屋。健全群众参与机制,定期组织物业公司、居民代表、党员骨干、志愿者等开展民情恳谈会,协商解决外墙返修等8个问题。坚持共商共谋,邀请居民参与策划,多次调整建设方案,科学选址推动建成电动自行车停车棚8处,共可停放1000余台电动自行车,并安装消防设备,解决居民反映停车充电的难题。

    整合多方资源,构建共同愿景。将网格群、业主群等进行整合,开展文明实践活动、调解邻里矛盾纠纷等。联合越秀物业与居民代表、相关职能部门多次召开协商会议,根据群众意见打造具有小区特色的、符合群众需求的小区党群服务驿站,兼具老年食堂、社区医疗站和社区休憩空间等三大功能区,同时将小区8栋架空层改造为“越享湾”共享空间,鼓励居民全面参与小微空间改造。

    强组织,激活力

    赋能小区建设

    社区党委主动联系越秀财富中心楼宇企业党组织,共同举办青年游园会、花艺沙龙、非遗手工制作等。整合楼宇人才组建“红领帮帮团”。

    培育品牌志愿服务队,成立巾帼服务小组、团青小组等群团组织5个,提供邻里纠纷化解、青年创业就业、心理辅导咨询、青少年假期托管等服务。

    聚焦资源融合,提升“红色”效能。社区党委打造“越邻联盟”商居社共驻共建模式,发动商户、居民、社会组织多方共驻共建。

    【成效与启示】

    牌楼社区坚持党建引领,着力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深入培育共同精神,发挥多元主体治理效能,织就社区基层治理“锦绣图”。

    通过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小区党群服务驿站等服务平台,定期组织社区治理政策理论交流等活动。发挥好社区工作者、党员群众骨干、志愿服务团队和社会组织的作用。不断推动社区完善基础设施、拓展活动空间、丰富休闲文化生活。进一步推动“越邻联盟”商居社共驻共建模式,积极推进志愿服务积分兑换合作新途径,打造小区“家”文化。

    通讯员张韦

    图片由社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