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岁的老余怎么也没有想到,一颗小小的肾结石,居然让他丢了一双腿,双手经过医生的艰难救治万幸保了下来。“我爸的腿恢复得还不错,目前我们正在咨询安装假肢事宜。等他的手恢复得差不多了,我们再来武汉找你们复查。”9月15日一早,老余的女儿给武汉市第三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董芳和整形外科副主任医师季伟发微信祝他们中秋节快乐,并向他们汇报父亲的最新情况。
尿源性脓毒血症导致高烧不退
老余是湖北随州人,从事装修业务,帮人刮腻子刷墙。今年6月中旬,他突然高烧,以为是感冒,自行吃药后烧退了。没想到,当晚又发烧,还有些喘不上气。次日一早,他到家附近的诊所去输液,中途腰痛得厉害,血压也往下掉,吓得诊所的医生赶紧把他送进当地医院。
检查发现老余情况十分严重,高烧40℃,肾功能不太好,已经处于感染性休克状态。在医生建议下,他当天下午就转诊到武汉的大医院。当时的他全身湿冷,血压很低,四肢末梢循环很差,还伴有呼吸困难,气管插管后被收进ICU。住院期间,老余的四肢逐渐发黑,多脏器功能出现衰竭。CT检查发现,在他的右侧输尿管上段有颗直径约2厘米的小结石完全堵住了输尿管的通路。
由于结石堵塞输尿管引起梗阻,细菌及细菌产生的毒素逆行流入血液中引发感染,导致严重的尿源性脓毒血症,造成多器官功能衰竭,出现脓毒性休克。因外周血灌注不足,微循环受到影响,四肢已经出现坏死迹象。若不能及时控制住感染,不但手脚保不住,还随时可能会要命。
通过碎石治疗打通了输尿管通路,随后给予血液透析、呼吸循环支持、抗感染治疗等,老余的休克得到部分纠正,但四肢仍朝着坏疽的方向发展,且有不断向近心端蔓延的趋势,尤其是双侧下肢,已经干瘪。家属四处打听后,将老余转入武汉市第三医院。
全力救治艰难保住双手和双膝
由于感染仍未得到控制,6月25日老余转入市三医院首义院区重症医学科时,持续高烧不退。
董芳带领团队经过反复检查,揪出引起老余肺部感染的是黄曲霉菌合并多重耐药菌引起的混合感染。“黄曲霉菌引起的感染在临床比较少见。”她分析,很可能是老余在铲墙皮、刮墙时不小心吸入黄曲霉菌所致。经过针对性的抗细菌、抗真菌、营养支持等治疗后,老余的体温终于降到正常。
团队继续采取扩张血管、抗凝、红外线保温治疗等来促进末端血液循环的恢复,力争“保”住他的手和腿。经过10余天治疗,老余的手保住了,双腿坏疽也没有往上蔓延,小腿中上段血运有了明显改善。遗憾的是,双足及小腿下段坏死无法逆转。整形外科、烧伤科、骨科、介入科、营养科等多学科专家会诊后建议,为避免感染、减少毒素吸收,已经坏疽的部位应尽早截肢。
为了尽量保住膝关节,让残端恢复得更好,给日后戴假肢做好准备,手术时季伟尽量使用生理结构上血运更好的小腿后侧皮肤,并将残端肌肉和皮肤制作成肌皮瓣,将其作为一个整体翻转覆盖残端。“肌皮瓣不仅血供好,而且能够很好地把小腿骨残端包裹起来,为以后穿戴假肢创造更好的残端条件。”他表示。
术后老余的残端伤口顺利愈合。经过医护团队的精心清创、换药和护理,双手伤口也在迅速愈合,双侧手指活动良好。7月31日,老余出院回家继续休养。
“要是没有董芳主任和季伟博士,我的命可能都保不住。他们不仅让我重获新生,还让我有了重新站起来的希望。”说起整个治疗经过,老余言语间满是感激。
不痛的结石也要积极治疗
“千万别小瞧尿路结石,一旦细菌、脓液经肾脏血管进入全身,后果不堪设想。”董芳透露,脓毒血症的病死率高达30%—70%,其中由尿路结石引起的脓毒血症占25%。
“很多无症状肾结石病人以为,不痛就可以不用治疗。”董芳指出,当肾结石没有阻塞输尿管时,它不会引起疼痛。即使结石阻塞输尿管引起肾积水,这个过程也是缓慢发生的,人体会逐渐适应,其间也不会有明显的疼痛。
临床上,常常遇到病人肾脏已经受到严重损伤,甚至引发尿源性脓毒血症导致感染性休克才来就诊的情况。小结石拖成重度肾积水导致肾脏完全丧失功能,非常可惜。
董芳提醒,发现肾结石后,一定要及时到专科看诊,做CT明确结石的位置和大小,由专科医生判断要不要处理,如何处理,不能光凭结石大小和症状轻重自己决定怎么治疗。值得警惕的是,破坏性大的肾结石可能往往没症状,甚至没有疼痛。
在生活习惯方面,肾结石患者往往有一些共同点:高蛋白、高糖、高脂肪饮食,肥胖,喝水少,久坐。要避免肾结石发生,最好避开这些“坑”。建议18岁以上的成年人每年做次双肾、输尿管B超。另外,肾结石容易复发,一旦确诊,服药及术后也要注意随访,3—6个月检查一次,平时多喝水,多运动。
记者刘璇 通讯员张素华 陈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