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晚报讯(记者张金玉 通讯员林坤 许丽)30多岁的金先生(化姓)患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近20年,最初确诊治疗三个月后,就未再规律服药及检测。今年12月初,他感觉自己乏力、恶心、尿黄、全身也发黄,还明显变瘦了。当地三甲医院诊断为“胆汁淤积性肝炎”“甲状腺功能亢进”“结缔组织病”等疾病。为求进一步治疗,金先生转入武汉市金银潭医院。
入院时,金先生的胆红素升高达到519umol/L(正常参考值3.42—20.5umol/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292U/L、冬氨酸氨基转移酶268U/L(正常参考值0—40U/L之间)、TSH(促甲状腺激素)小于0.005ulU/ml(正常参考值0.27—4.2ulU/ml),普通内科(全科医学科)专家为其完善相关检查后排除其他原因诊断为:“急性肝衰竭、胆汁淤积性肝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结缔组织病、胆囊结石伴胆囊炎。”
由于金先生随时可能出现肝性脑病、凝血功能障碍、腹水等并发症危及生命,需立即采取进一步治疗,清除胆红素及其他炎症介质,阻止肝功能进一步衰竭,需要人工肝治疗。在经过两次人工肝治疗,模式为血浆置换(PE)+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后,甲亢症状明显减轻,黄疸、肝酶指标下降明显,胆红素降到81.4umol/L,不日后金先生便好转出院。
“人工肝”治疗是体外脏器支持疗法之一,利用人造的高科技材料模拟人的肝脏构建一种血液滤过器,把病人含有毒素的血浆置换成健康的血浆,把有害的毒素从身体里清除,从而减少毒素对身体其余脏器的损伤,维持重要生命器官正常的运转。常应用于危重症肝病的抢救,是危重症肝病患者的“救命神器”。人工肝技术是治疗肝衰竭患者强有力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