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做祖辈,让爱加倍

武汉晚报 2025年03月27日

    蔡洁与康乐幼儿园的孩子们在一起。    

    武昌区康乐幼儿园园长 蔡洁

    “今天奶奶又给孩子穿这么多!”

    “我们家爷爷总是偷偷给孩子吃冰淇淋!”

    “我们外婆是孩子要什么给什么。”

    ……

    每天入园和离园的时候,总听到年轻父母吐槽祖辈育儿矛盾,作为25年在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处理过无数起“隔代教育”冲突,我想说:这不是对错之争,而是新旧育儿观念的碰撞。

    隔代教育不同“型”

    隔代教养已成为中国家庭教育的重要模式之一。数据显示,约70%的学龄前儿童由祖辈参与日常养育。祖辈的丰富经验与耐心陪伴为家庭教育注入独特价值,但代际教育理念差异、过度溺爱等问题也需关注。如何协调两代人的教育方式,发挥隔代教养优势,是幼儿园与家庭需共同探索的课题。

    如果夫妻俩都要上班,家中老人自然成为带孩子的主力军,两代人养育观念不同引发的矛盾也不断凸显。在长时间的研究中,我们清晰地看到幼儿家庭中隔代教育有不同类型:民主型、包围型、实际型、高控型。祖辈家长们不再满足于让孩子吃饱穿暖,而是从各种层面上教育、影响孩子。

    武昌区教育局康乐幼儿园地处南湖街道的小区内,依托社区共建,一直致力研究祖辈教养方式,探索让两代人携手培养新时代小公民。

    “护航者”和“掌舵人”

    首先是明确角色分工:祖辈是“护航者”,父母是“掌舵人”,两代教育人各司其职。首先,家庭内确定好祖辈的定位:以生活照料和情感陪伴为主,如饮食起居、安全看护、传统文化传承等。而父母也要承担起应尽的职责,如承担教育决策权,关注孩子的学习能力、性格培养及社会适应能力。两代人遵循协同原则,可以通过家庭会议制定分工表,例如父母负责亲子陪伴,祖辈负责接送和家务支持。

    作为父母,要关注祖辈身心健康,避免过度依赖和给予老人过多压力。在家可以合理分担任务,父母要主动参与育儿,避免祖辈全天候带娃导致身心疲惫。定期表达感恩,如在妇女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的时候让孩子制作手工礼物送祖辈,强化祖辈的价值感。周末父母有空的时候,主动承担起育儿工作,鼓励祖辈参加老年健康讲座、兴趣社团,丰富晚年生活。

    从“对抗”到“对话”

    两代人教育从生活琐事到育儿观点,矛盾点层出不穷,可以通过建立有效沟通机制,化解代际矛盾。例如以孩子成长案例为切入点,每月开展一次“家庭对话日”或者“育儿茶话会”,分享科学育儿知识,如借助幼儿园提供的教育指南,通过定期家庭会议来开展深入沟通探讨。父母要及时认可祖辈的付出,提供情绪价值,避免直接否定其经验,用“两代人都爱孩子”的共同目标化解分歧,对家中老人表达充分尊重。

    幼儿园也要架起“连心桥”,发挥教育场所的桥梁作用。可以通过祖辈课堂、祖孙亲子互动活动,帮助祖辈理解现代教育理念,如以大胆放手自主爱、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挫折教育的重要性等话题切入主题活动。

    规则一致,孩子不迷茫

    对于孩子的教育,家庭要统一教育标准,可以制定家庭“共育公约”。行为习惯方面:如饭前洗手、独立整理玩具等,祖辈和父辈家长需共同遵守规则,祖辈家长不要因心疼而妥协包办。约定奖励方式,如贴纸积分;约定惩罚底线,如禁止长时间看电视等。避免一方严厉、一方纵容。

    还可以充分利用工具提供支持,利用幼儿园的《家园联系手册》,记录孩子在园表现,让祖辈同步了解教育重点。可以开展家庭任务打卡活动,设计两代人协作完成的亲子游戏,如种植观察日记,通过类似活动,家庭形成统一的育儿标准。

    让祖辈成为“智慧导师”

    积极发挥祖辈优势,鼓励祖辈教孩子节气习俗、方言、手工艺(如剪纸、包粽子),增强孩子文化认同感。例如:今年春分节气,幼儿园哲哲小朋友的奶奶就走进幼儿园,给孩子们讲解春分节气故事,带领孩子们栽种植物、玩“竖蛋”游戏,深受孩子们欢迎,奶奶在这个过程中也成就感满满。

    在孩子生活技能培养方面,祖辈家长也可以积极参与。幼儿园萱萱小朋友的奶奶擅长制作面点,我们将奶奶定时请进来,在幼儿园“甜蜜厨房”带领孩子们制作笋丁烧卖、五色馒头,通过各种烹饪活动提升孩子们的动手能力。

    除此之外,我们的祖辈家长在家里也可以通过讲述家族故事,帮助孩子建立家庭归属感与历史观,建立良好的情感链接,让祖辈的智慧教育成为孩子成长中的宝贵财富。

    更新教育观念,与时代接轨

    祖辈家长们也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与时代接轨。如积极参加幼儿园组织的家长学校活动,学习基础育儿知识,了解幼儿园阶段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如好奇心强、注意力短、社交萌芽等,避免用过高标准要求孩子。还可以通过电视节目如《七巧板》、育儿书籍或社区讲座等学习现代教育理念。

    同时,尊重子女的育儿方式。与孩子父母保持顺畅沟通,统一教育规则。如作息时间、零食选择、电子产品使用时长等,避免在孩子面前出现教育分歧。与子女共同坚持规则,给予孙辈温暖但不溺爱,避免无原则妥协,如幼儿不想上幼儿园就答应请假;鼓励孩子自己穿衣、吃饭、收拾玩具,祖辈可示范但不包办,用游戏方式引导孩子参与家务,如“帮奶奶摘菜”“帮爷爷浇花”等。

    祖辈家长要加强自我关照,凡事量力而行,不勉强承担全部育儿责任,可与父母协商分工;保持社交,保留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社交圈,避免过度围绕孩子转。关注健康,定期体检,感到疲劳时及时休息,避免因照顾孩子透支身体。

    祖辈带娃的核心角色是“辅助者”,需与孩子父母共同构建稳定的教育环境,让孩子在充满安全感的家庭氛围中健康成长。遇到困难时,及时与家人沟通,寻求支持与解决方案。

    隔代教养是“合作”而非“替代”。隔代教养的最终目标,是让三代人在爱的纽带下形成教育合力,唯有祖辈、父母与教育者携手,才能为孩子打造一个既有传统根基、又具现代视野的成长环境。

    ◎推荐书籍:

    简·威廉姆斯与泰莎·格里格联合编著的《隔代养育》

    房欲飞与张家红联合编著的《隔代养育智慧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