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25日上午,在社区文化休闲广场,居民健康义诊、社区的退休年审流动窗口一起开展户外便民服务活动。

由居民共建改造后的小区里,俯仰皆是盎然春意。

多方联动牵手共建完善基础设施。
洪山区洪山街道幸福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 刘英
【案例背景】
电动车管理难停放难充电难
幸福社区位于南湖北岸,从7户天门渔民上岸定居,到2007年5月撤村建居,现管理服务5个居民小区及两个公共户,总户数4584户。我们幸福佳苑小区2009年9月启动城中村改造,2012年12月居民回迁,7栋居民楼均为30多层的高层住宅,目前是幸福社区管理服务小区里体量最大的一个小区。
幸福佳苑小区实有在册登记电动车1092辆,小区建成时配建了3个电动车棚,目前可供停放、充电的电动车棚有5个、架空层10个。小区严格实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流管理。
伴随电动车数量与日俱增,电动车管理难、停放难、充电难、隐患大等问题,成为社区、物业、居民多方关注的焦点,如何长效提升电动车管理水平,提上了我们的工作日程。
【治理办法】
“三步工作法”凝聚管理合力
我们社区强化党建引领,深入践行“三步工作法”,为辖区电动车管理凝聚合力。
步骤一:集思广益,共谋解决方案。
在小区党支部组织下,发动单元邻里长、居民代表、物业公司和社区工作者召开居民座谈会。业委会副主任刘勇说:“架空层停电动车要多搞点灭火器,要请消防多来看一下。”居民代表蒋子良说:“楼下架空层口子太窄,车子进出不方便。”邻里长朱月红说:“原来的那些棚子都十几年了,线路怕是老化了,要赶紧换。”大家共同拟定幸福佳苑小区电动车停车点改造的初步方案,会后由邻里长牵头,征求居民意见。
步骤二:众擎易举,共建迭代焕新。
社区联合物业公司、业委会、居民代表,共同协商2个新停车棚选址、3个旧电动车棚升级改造、施工及车辆停放使用规定等工作。更改车棚出口路线2处,10个架空层用于停放电动车,增加45升水基型灭火器20个。改造资金方面,物业出大头、社区出小头、集团补助一部分,确保电动车不上楼、充电有保护、火情能及时响应。
通过共商共建迭代,幸福佳苑小区新增12处非机动车停车点,并给15个充电点位全部配套相应的充电、监控和自动喷淋、灭火器、新增挡火板等消防设施。
步骤三:勠力同心,共管建设果实。
居民骨干与网格长、网格员联合成立“幸福巡查小队”开展日常风险巡查排查,还协同物业一道实行“三定三包”工作机制,对辖区电动车棚实行“一日三巡”。在积分奖励机制推动下,居民自发对乱停乱放、违规充电等行为进行劝阻,发挥居民自我监督作用。
停车点改造完成后,我们社区的居民普遍反映给生活带来很多便利。大家都愿意去遵守和社区共同制定的电动车管理规则,并留心辖区内电动车治理措施是否全部落实到位。
【成效与启示】
动员多方力量共建共管
提升安全治理效能
让居民车好停、电好充、不上楼,让电动车能在便利生活的同时,杜绝安全隐患。我们社区通过共建、共治、共享,获得了以下成效与启示。
共建1.0 设备智慧升级。继续推广安装电梯AI智能报警系统、自动喷淋及阻火板等设施,以科技智能提升安全治理效能。
共建2.0 三方联动。在区、街道的有力指导下,我们社区、居民、物业经过友好协商,共同参与电动车治理项目全过程。广集线索,用“与邻为友”的方式,发起《安全使用电动车倡议》。依托“线上+线下”形式收集问题线索,结合物业、社区、警务室等力量共同组建“呼应联盟”,实行24小时值守制度,处置各类电动车治理问题。
共建3.0 齐抓共治。强化宣传引导,为辖区电动车管理植入新共识,发动居民自我监督。一方面,充分用好微信群和电梯大厅两块阵地,继续做好日常宣传;另一方面,趁热打铁挖掘居民骨干分小区成立“幸福巡查小队”,在积分奖励机制推动下,居民自发对乱停乱放、违规充电等行为进行劝阻。
整理/金雯 图/喻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