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炎坤带领孩子们骑车。

吴炎坤与孩子们玩掰手腕游戏。
汉阳区玫瑰第二幼儿园 吴炎坤
现实生活中,一线教师发现,日常接送孩子的家长里,超七成是老人。如何让隔代教育从权宜之计转变为代际智慧融合,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汉阳区玫瑰第二幼儿园在参与国家级课题研究时,总结出“祖辈不越位、父辈不缺位、孙辈不错位、园社助归位”的四位一体隔代教育模式,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有益思路。
理念更新站“对位”
代际教育协同化
育儿舞台上,角色需各司其职。祖辈应通过理念更新精准“对位”,坚守配角定位不“越位”,方能为家庭和谐注入稳定力量。若定位出现偏差,祖辈易陷入“被爸妈化”的教育困境。那么,祖辈该如何更新养育理念、实现精准站位?
从祖辈自身出发,需筑牢两大核心教育观念:其一,以学习为径,更新育儿理念,这是破解隔代养育难题的关键路径。其二,以定位为纲,当好养育配角。随着孩子逐渐长大,更需适时放手,自己也能重获独立自由,拥抱精彩晚年。
我园特有的“好爸爸联盟”活动中,通过一题三议的形式,有效解决两代人教育理念的差异问题。活动先邀请父亲们来园参与话题研讨,接着让祖辈与父亲们共同沟通理念分歧并探讨解决办法,学期末再组织盘点分享。此外,园所创新设计情境模拟工作坊,以“雨天出行”为教学场景,对比演示“过度保护”与“适度引导”的教育成效。通过实证化教学,让祖辈直观理解“脚手架理论”在幼儿自主能力培养中的实践价值,助力其掌握科学养育方法,推动隔代养育策略长期有效执行,真正实现代际教育协同化。
边界建立不“让位”
教育责任明晰化
在隔代养育中,祖辈对孙辈的关爱若缺乏理性边界,易演变为过度保护与溺爱,最终阻碍儿童的独立人格发展。
在幼儿园门口,常见祖辈接送时的过度呵护——奶奶担心孩子在幼儿园挨饿,每日携带零食补给;祖辈反复叮嘱老师“多喂水、及时增减衣物”;更有甚者,当孩子与同伴发生矛盾时,祖辈直接要求老师介入“主持公道”;或是面对孩子挑食问题时,以“孩子不爱吃就不做”为由放弃引导。这些行为看似是对孙辈的关爱,实则剥夺了孩子学习自理、适应集体生活的成长机会。
无边界的溺爱往往滋生两种极端人格:其一,孩子依赖性强、缺乏独立意识,自理能力薄弱,面对困难时习惯求助他人,性格怯懦、缺乏主见;其二,孩子因过度纵容而形成“自我中心”思维,盲目自信、无视规则,在集体中易引发冲突。这些后果与祖辈“为孩子好”的初衷背道而驰。
祖辈需清醒认识到,陪伴的终极目标是帮助孩子走向独立。在生活照料中,应逐步放手让孩子自主完成吃饭、穿衣等力所能及之事;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可采用“等待三秒钟”法则,先观察其反应,再给予适度引导,而非直接代劳。
幼儿园通过系统化的家庭教育指导,助力祖辈树立科学的边界观念。如将“家庭实验室”打造成代际教育实践场,祖辈与父母在“科学育儿擂台赛”中展示传统与现代教育方式的融合——跳跳奶奶用绘本讲述“二十四节气”的智慧,齐齐妈妈借助VR技术呈现植物生长过程,让孩子在对比中感受不同教育方式的价值。同时,园所整理的《家庭科学实验100法》《亲子诵读故事100篇》等指导手册,为祖辈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教育工具,帮助他们在关爱与规则之间找到平衡。唯有坚守情感行为边界,祖辈才能真正成为孩子成长的助力者而非阻碍者。
园社协同助“归位”
教育资源整合化
玫瑰二幼绘制的“社区教育地图”上,清晰标注着23个共建单位,涵盖传统文化、科技创新、生态体验等多个领域。这种“园社协同”模式,打破了幼儿园教育的空间局限,构建起 “家庭—幼儿园—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共同体。
幼儿园与社区签订“教育资源共享协议”,将社区文化站、消防站、辖区共建单位等变为实践基地。在“老手艺新传承”活动中,祖辈带着孩子体验汉绣、木雕等传统工艺;在“小小消防员”体验日,社区消防员指导家庭制定逃生路线图,让孩子们在沉浸式学习中感受生活与教育的紧密联系。
幼儿园与社区共同举办“家风文化节”,开展家风故事擂台赛、传统游戏嘉年华等活动。在玫二书香漂流计划中,社区图书馆设立亲子阅读角和图书漂流角,祖辈读、亲子讲、孩子演《姥姥山》《爷爷奶奶好爱我》等经典绘本。这种文化浸润,不仅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代际间传递生根,还通过图书漂流,让更多孩子受到优秀绘本的滋养。
无论是隔代教育还是亲职教育,最终目的都是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隔代教育虽会引发一些问题,但当祖辈的人生智慧与孙辈的创新思维相互碰撞,当幼儿园的专业引导与家庭的情感支持形成合力,这种跨越代际的教育模式,将助力每一个孩子茁壮成长。
推荐书籍:
《为家长“依法带娃”赋能——“幼儿园家长学校微课100”指导用书》 主编:陈红梅 卫金磊
《隔代教育:备受宠溺的孩子怎样教》主编:李石华
推荐电影:
《抓娃娃》
《孙子从美国来》
◎ 人物简介
吴炎坤,汉阳区玫瑰第二幼儿园教科室副主任、教研组长,曾荣获湖北省教育工作先进个人、湖北省荆楚好老师、武汉市首届智慧教育优秀教师、武汉市百优班主任、武汉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武汉市最燃青年教师、武汉市岗位学雷锋标兵、武汉市优秀青年教师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