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在泡泡玛特杭州门店拍摄的LABUBU系列产品。
新华社发

深圳市福田区一家泡泡玛特门店的LABUBU玩偶。
新华社发
近日,泡泡玛特旗下文创IP LABUBU凭借独特设计和新颖营销模式,一跃成为潮流文化领域的“顶流”,每次新品发售,限量盲盒都引发粉丝疯抢。然而,这一火热的“盲盒经济”也吸引了不法分子的目光,制假售假乱象丛生,不少消费者上当受骗。
记者深入调查这一现象,为大家揭开山寨盲盒的“套路”。
高价购入的“离谱”假货
上海市民张先生告诉记者,为“哄”女友开心,他一心想购买一只“LABUBU”盲盒,却在实体店、网络平台等渠道屡屡碰壁,始终抢不到购买资格。于是,他四处“托人打听”,经介绍,他在淘宝上找到一家号称“现货充足”“种类齐全”的LABUBU网店。私信询问时,商家信誓旦旦保证是正品,张先生便放心支付了247元,买下一款官方售价99元的“LABUBU可口可乐搪胶款”单个盲盒(全新未开封)。
可收到货后,张先生顿感不妙。盲盒竟是装在红白配色的塑料包装袋里,上面印着露出标志性9颗尖牙的LABUBU和可乐联名元素,与他想象中的包装大相径庭。“为什么没有盒子?我备注上写着‘全新未拆’啊。”他第一反应是卖家“发错了货”。
为避免拆封后无法退换,他向资深盲盒爱好者求助。经多方对比确认,正品“LABUBU可口可乐搪胶款”采用长方体纸盒包装,内部是透明塑料衬盒,根本没有塑料密闭包装袋,张先生买到的是彻头彻尾的山寨货,圈内戏称“LABABA”。
张先生立即找到卖家,对方只承认“发错货”,坚称不是假货,同意退换货或退款。可此时,该商品已在店铺下架,此前“月售100+”的成交记录,也让更多人担忧还有不少消费者可能已上当受骗。
记者根据张先生提供的信息,试图查看涉事网店商品详情,却发现商品已过期下架。记者拨打淘宝客服热线咨询,工作人员表示,消费者若对商品质量和真伪存疑,可保留截图、消费记录等凭证,向平台申诉,平台将介入调查判定。
山寨盲盒让网友“中招”
在社交平台上,吐槽买到山寨盲盒的网友不在少数。有人因不想排队抢购,贪图省事,结果买到假货,白白交了“智商税”;有人晒出山寨盲盒细节,提醒大家小心“掉坑”;还有热心网友分享“鉴假攻略”图文和视频,教大家辨别真假。可见,山寨盲盒问题并非个案,已成为困扰消费者的一大难题。
据公开信息,今年6月10日,薄荷色初代LABUBU拍出108万元,棕色初代LABUBU拍出82万元,LABUBU盲盒收藏价值飙升。对此,有不少人认为属于“市场运作”的结果,但不法分子却妄图从中牟利,知假售假。
记者咨询法律界专业人士了解到,销售假冒LABUBU玩偶属于恶意侵权行为,需承担多重法律责任。民事方面,涉嫌著作权侵权,侵犯原创形象的复制权、发行权,赔偿金额按权利人实际损失、侵权人违法所得或法定赔偿(最高500万元)计算;还可能构成商标侵权,泡泡玛特可主张侵权销售额1至5倍赔偿;若以正品名义售假,消费者可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要求“退一赔三”(退还货款+三倍赔偿)。此外,市场监管部门可对售假者没收侵权商品、生产工具及违法所得,进行罚款、吊销执照等处罚;情节严重达到刑事立案标准的,将构成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和侵犯著作权罪,面临数罪并罚。
法律专业人士提醒商家,切勿心存侥幸,应通过合法授权或原创开发经营,避免法律风险;消费者也要擦亮双眼,提高警惕,遇到问题及时维权,共同维护健康有序的盲盒市场环境。
综合央视财经、《新民晚报》报道
【链接】
两万多个BUWAWA
没有一个LABUBU
近日,深圳拱北海关所属港珠澳大桥海关连续查获3起出口跨境电商侵权货物案,共查获侵犯泡泡玛特品牌商品20599件。
6月12日凌晨1时,在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出境货运查验场,现场关员对一辆转关出口的跨境货车进行机检查验时,发现一批灰棕色纸箱里装有大量盲盒及毛绒玩具,共计10465件。其中部分外包装上印有“POP MART”(泡泡玛特)的品牌标识,其他商品均无品牌标识,但外形IP均为泡泡玛特当前最热门的LABUBU系列。关员现场初步判断该批盲盒及毛绒玩具涉嫌侵权。
当日14时、20时,关员又连续查获2辆装运印有“POP MART”品牌标识盲盒及毛绒玩具的转关出口跨境货车,分别有7734件、2400件。经清点,三批货物共计有20599件。
经权利人确认,上述盲盒及毛绒玩具均未经授权使用“POP MART”(泡泡玛特)的标识,侵犯了其商标权和著作权。权利人已依法向海关申请知识产权保护,目前,该批货物已按规定作进一步处理。
海关提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规定,违法进出口侵犯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行政法规保护的知识产权的货物的,由海关依法没收侵权货物,并处以罚款;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据《人民日报》官微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