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里存了整栋楼居民494个电话号码

他是邻居眼中的“镇楼之宝”

武汉晚报 2025年07月29日

    王国庆穿上红马甲在社区为民服务。

    王国庆担任楼栋义务装修监督员。

    凌晨的微光透过玻璃窗,悄悄爬上老人手中的手机屏幕。那方寸之地的光亮,在沉寂的暗夜里固执地明灭着。74岁王国庆的指尖划过屏幕,一行行文字在微光中跳跃。当最后一则关于瓷砖铺贴的疑问被耐心解答,屏幕顶端的时间数字已悄然滑向“00:12”。

    494个电话号码背后的温度

    青山区红钢城街道二街社区中交江锦湾小区10栋A座,26层的高楼里有483户居民。而在王国庆那部旧手机里,483变成了494,有的家庭他存了几个人的号码。

    “王哥,客厅那盏灯怎么老闪?”“国庆叔,物业贴了通知,您看到了吗?”“王队长,麻烦您看看这报价合理不?”铃声穿透晨昏,震动不分日夜。那部老旧的手机,机身早已被磨得光滑温润,仿佛被无数次的握持和应答焐热了。

    住在17楼的张君辉说起他,语气里带着熨帖的暖意:“王楼长是我们这栋楼的‘镇楼之宝’,不管啥时候找他,他都不推。”这494个号码,早已不是冰冷的数字排列,而是整栋楼483户人家在迷茫或困顿时,下意识伸手就能触摸到的安全感。

    “帮了人,心里热乎”

    2018年9月,王国庆搬进中交江锦湾小区。高楼林立的崭新社区里,人们各自忙碌,互不相闻。

    当社区要组建“橙色好街坊”志愿服务队的消息传来,他毫不犹豫地接过社区党委书记蔡晶晶手中的红马甲。

    从此,那抹亮眼的橙红成了小区里最温暖的坐标。天光熹微,他沙沙的脚步声已回响在空荡的楼道,目光如探照灯般扫过消防通道、电表间;午后灼热的阳光穿过玻璃顶棚,投射在他弓着腰和队员们一起清理杂物堆的身影上,汗水浸透了他肩背的红。调解、帮办、宣传……他用脚步丈量着楼宇的每一寸,用耐心将零散的邻里情谊细细搓捻,拧成一股坚韧的绳。

    问及这位年过古稀的老人,为何乐此不疲?他眼底漾开笑意:“人到了这岁数,能伸把手,就伸把手。帮了人,心里热乎。”如今,光10栋这一栋楼,就有13位居民穿上了一样的红马甲,与王国庆并肩而行。

    义务为150户邻居装修监工

    退休前,王国庆与砖石水泥、钢筋铁丝打了一辈子交道,他将经验和盘托出,化作150户邻居新房装修的守护。

    从此,小区装修工地上多了一双“较真”的眼睛。他俯身捻起一撮水泥灰,指尖感受着颗粒的粗细;他眯眼审视瓷砖缝隙,那目光如同精密的卡尺;他屈指敲击墙面,回声在他耳中能分辨出空鼓的叹息。邻居家的新房,成了他新的“战场”。

    为了回应这沉甸甸的托付,他笨拙地推开了数字世界的大门。那个曾经对微信一脸茫然的老者,如今深夜里,屏幕的冷光幽幽映亮他专注的脸庞,指尖在虚拟键盘上艰难却坚定地移动,一笔一画解答着“水路怎么走?”“哪种板材更环保?”

    手机话费从每月50元悄然攀升到150元。被问及为何自讨苦吃?他摆摆手,皱纹里盛满豁达的笑意:“街坊邻里,锅碗碰瓢盆才叫日子。少点磕绊,多点帮衬,日子才甜。”

    自费办起小区元宵活动

    王国庆心里明白,一个社区真正的暖意,不在于解决了多少麻烦,而在于那些能让人们自然而然聚拢、共同发出笑声的时刻。

    2023年元宵节前,他悄悄取出近7000元积蓄,购买了色彩斑斓的舞龙舞狮、彩衣、锣鼓、红绸、彩带和灯笼。当夜幕降临,这些色彩在社区里流动起来,伴着震天的锣鼓和孩子的欢笑,一场由他点亮的灯火盛宴沸腾了整个小区。这一刻,小区不是冰冷的建筑群,而是血脉相连的家园。

    当被问及心底的愿望,王国庆的目光穿过窗棂,望向远处次第点亮的万家灯火,声音轻缓而笃定:“就盼着身子骨争点气,能利索一天,就多给大家跑一天。”

    494个号码,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是一个被温暖照亮的角落,映照着一位“爱管闲事”的老人永不疲倦的身影——那是属于一座城市、一个时代最朴素也最动人的志愿星光。

    文/程艳 通讯员许杭 实习生何秉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