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浩开展“防溺水”安全宣传。

梁浩积极投身各类安全宣传活动。

梁浩带着急救科普与救援故事走进企业。
“手腕沉稳下压,借力全身发力,不是单凭手臂硬撑。”青山区红钢城街道救护培训室内,42岁的党员梁浩跪于模拟人旁,洪亮的声音在教室内回响。他握着学员的手,一遍遍纠正着按压姿势。
从军营到街巷,突击队应时而生
脱下军装后,梁浩内心那份“守护”的热忱并未熄灭。2023年8月,在青山区应急管理局指导下,梁浩牵头组建了武汉市青山区同舟应急救援队并担任队长。他深知,应急响应的触角需要更深入社区肌理,更贴近居民生活。
“社区是离群众最近的地方,也是风险最先显现的前哨。”梁浩将目光聚焦于熟悉的临江港湾社区,凭借在军旅中淬炼的协作精神与责任感,他积极动员社区中的退役军人党员,“同舟救援队”就此诞生。这些曾持枪卫国的老兵,换上平安蓝的马甲,成为社区治理与服务的坚实力量。
突击队从诞生伊始便带着军旅的深刻印记:纪律严明、令行禁止、行动高效。他们将应急响应时间精确到分钟,将复杂任务拆解分工犹如精密作战计划。梁浩说:“在救援现场,时间就是生命线,分秒必争。”这支队伍在社区土壤中深深扎根,成为邻里信赖的“守护兵”。
把“救援课堂”搬进社区
“同舟救援队”的使命不止于随时待命冲锋,更在于将防灾避险的知识与技能植入每个居民心中,构筑起社区防灾的前沿屏障。
在梁浩的带领下,突击队将“救援课堂”开遍社区角落。2024年,他带着生动的急救科普与惊心动魄的救援故事走进校园与企业,将安全的种子悄然播撒在孩子们心间。2025年,他的“救援课堂”在社区扎下深根,带队深入街道开展30余场应急讲座,将实用知识送入千家万户。
从红钢城街道的救护培训课堂到居民楼院的实操演练,梁浩始终以军人的严谨规范教学。在他和突击队成员手把手的指导下,普通居民掌握了心肺复苏术、创伤包扎等关键技能。自2024年以来,他们在全市累计培训2万余人,其中1.1万人考取救护员资格证。
当年轻党员韩俊手持新考取的救护员证时,他深切感受到梁浩老师“退役不褪色”的传递:“这张小小的证,是梁老师递来的接力棒。以后街坊邻里有难处,我能顶上!” 这句朴实的话语,正是“战时能扛枪,平时能救人”信念在新时代社区最鲜活的回响。
淬火成锋,照亮平凡之路
“风雨里长本事”——梁浩常说的这句话,是他刻在骨子里的军人担当。无论是省外的抗洪抢险、地震救援,还是社区里一场突发的暴雨、一次深夜的求助,都是对他们责任与能力的考验。正是这些风雨兼程,让“同舟救援”的旗帜在每一个需要的地方猎猎飘扬。
在“八一”建军节那天,梁浩和临江港湾社区的退役军人们,共同前往嘉鱼县簰洲湾98抗洪烈士陵园,参加“传承八一魂 共筑抗洪志”活动。陵园内重现的历史画面,特别是1998年特大洪水中,年轻战士们手拉手、肩并肩,用血肉之躯在巨浪中筑起“人墙”的震撼场景,深深烙印在每个人的心中。“抗洪精神从来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无数军民以生命践行的誓言。”临江港湾社区党委书记施军的感慨,道出了所有人的心声。面对烈士纪念碑献花鞠躬,梁浩和战友们感受到的,是那份牺牲奉献精神的沉重与滚烫,是军人职责跨越时空的召唤。
通讯员万晶 实习生黄子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