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话实说”构建健康和睦邻里关系

武汉晚报 2025年09月19日

    羽毛球场成为欢乐海洋。

    在羽毛球场“遛娃”。

    社区工作人员检查改造后的羽毛球场。

    东西湖区径河街道石家坡社区党委书记 何静    

    【案例背景】

    石家坡社区地处新城片区核心,辖区面积2.2平方公里,轨道交通穿境而过、南北贯通。辖区内布局7个大型商住小区,居住氛围浓厚,共承载9652户家庭、15507名居民的生活需求,是区域内人口集聚、功能逐步完善的重要居住板块。随着时间推移,小区公共空间功能老化、利用率低的问题日益凸显:一方面,缺乏专用运动场地,中老年和青少年群体的健身需求难以满足;另一方面,九坤新城壹号一处约100平方米的闲置区域长期堆放杂物、杂草丛生,既影响环境又存在安全隐患,成为居民反映强烈的治理难点。如何有效盘活闲置空间、回应居民健身需求,成为社区亟待破解的难题。

    【治理办法】

    石家坡社区党委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创新建立“石话实说”议事协商平台,通过多轮协商、多元参与的方式,成功推动闲置空间改造为羽毛球场,探索出基层民主协商与民生实事的深度融合路径。

    精准聚焦,明确议事方向

    社区党委通过入户走访、线上问卷、居民微信群征集等途径广泛调研,发现超80%居民希望增设运动场地,其中建设羽毛球场的呼声最高,但也有居民对噪声、空间占用等存在顾虑。据此,社区将“羽毛球场建设”确定为议事核心,明确“满足需求与保障生活并重”的协商目标,确保议事主题贴近居民实际。走访过程中,不仅了解到球场地面破损、设施老旧、照明不足等具体问题,还进一步掌握了居民对改造时间、功能布局、后续管理等深层次诉求。

    多轮协商,畅通参与渠道

    “石话实说”议事会分三个阶段有序推进。一是邀请下沉党员、楼栋长、居民代表等30余人开展首轮意见征集会,介绍初步方案并收集问题,形成涵盖场地标准、隔音措施、维护责任等的“问题清单”。二是引入建筑设计师、体育器材供应商、城管部门等专业力量,解答技术规范、合规要求及预算成本,增强方案可行性与公信力。三是针对噪声、维护、资金等关键问题,共同议定种植隔音灌木、成立球场管理小组、采用“社区补贴+居民众筹+企业捐赠”等解决方案,实现全员共识。与此同时,社区开通线上议事通道,通过直播讲解、留言互动等方式确保全过程民主、全人群覆盖。

    压实责任机制,筑牢推进保障

    社区党委严格落实“党建引领、多方参与、责任到人”工作机制,构建以小区负责人为总协调,物业公司、网格员协同配合的推进体系,确保任务落地不悬空。指定小区负责人担任项目总协调人,全面统筹羽毛球场改造事宜,每日对接小区物业负责人、施工单位现场负责人,同步协调解决“材料进场时间”“施工区域安全围挡”等衔接问题;安排社区网格员专项负责民意收集,通过入户走访、小区居民微信群实时互动,动态整理居民对“施工噪声控制”“照明开关时间”等新诉求;网格员姜洁负责宣传动员,每周2次在小区公告栏更新施工进度、在居民群发布改造动态;小区物业负责人牵头现场勘查与进度跟踪,每日上午、下午各1次巡查施工区域,核对“塑胶地面铺设平整度”“隔音灌木种植位置”是否符合方案要求,及时反馈施工偏差。确保改造推进既高效又贴合居民生活需求,实现各项工作无缝衔接。

    经过三个月改造,九坤新城壹号小区闲置区域焕新为标准羽毛球场,配备专业塑胶地面及照明设施等,周边种植隔音植物,成为深受居民欢迎的健身空间。

    【成效与启示】

    羽毛球场的建成不仅满足了居民健身需求,更增强了社区凝聚力。日常运动人数显著增加,邻里关系日益融洽,“石话实说”议事会也成为社区协商共治的重要品牌。这一实践为基层治理提供了以下启示:

    一是坚持党建引领是核心。社区党委主动作为、整合资源,为民生实事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二是群众全程参与是关键。通过多形式、多轮次协商,推动居民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共建”,有效化解矛盾、凝聚共识。

    三是专业力量支撑是保障。引入专业技术与资源,提升决策科学性与实施规范性。

    四是长效管理机制是基础:从“建好”到“管好”,确保民生项目可持续、能受益。

    “石话实说”议的是民生事,聚的是邻里情。以“小议事”破解“大民生”,用“石话实说”激活社区协同共治活力,为新时代基层治理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

    通讯员徐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