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晚报讯(记者李慧紫 实习生巩婧怡 通讯员章晟)“军人优先,一旦发生什么事情,我们肯定要冲到前面去。”王亮(化名)今年25岁,是武汉大学研究生,也是一名退役军人。7月16日,为挽救一名素不相识的血液病患者,他在位于武汉的定点采集医院捐献126毫升造血干细胞救人。
5年前,王亮在部队服役,在一次无偿献血中,他了解到捐献造血干细胞可以挽救血液病患者的生命。当时,他主动留下了血样,成为中华骨髓库的捐献志愿者。
2024年6月,他接到武汉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电话,说他与一名血液病患儿配型成功,询问是否愿意捐献造血干细胞。王亮称当时心情很激动,“别人入库了很久都没有匹配上,我不到5年就匹配上了,感觉很幸运”。他一口答应了下来。经过一系列的检测,他与患者的配型结果完全吻合,可以进行造血干细胞捐献。
王亮本来喜欢吃重口味的食物,为了保证身体状况符合全部条件,他开始坚持清淡饮食,每周两到三次健身,提升身体素质。
得知王亮准备捐髓的消息,大学导师夸奖了他,并表示会尽力提供一切帮助。为了更好地照顾他的身体,女友也一直陪护在他身边。
从7月12日开始,王亮连续5天住在医院,每天早晚各注射一针动员剂,用来加速骨髓造血干细胞的生成和释放。注射动员剂让他产生了头晕、腰酸等不良反应,但他说这些疼痛都在可接受范围之内,一想到捐髓拯救的不单是一个人,更是一个家庭,他就觉得很值得。
对于王亮的决定,家里人也很支持。王亮的表妹初中时患白血病去世,“所以看到别人有同样的经历,而我能帮忙救助时,我没有犹豫,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参与捐献,让更多的患者获得重生的希望”。
武汉市中心医院血液科主任王红祥表示,非血缘关系之间的移植是目前血液病患者的主要治疗方式。捐献造血干细胞对于普通人来说没有什么伤害。这是因为捐献造血干细胞的量很少,另外,捐献造血干细胞通常使用静脉采集的方法。打动员剂时会有酸痛感,捐献后造血干细胞通常可在一周内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