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
武汉晚报 2024年07月18日 星期四
往期回顾
返回目录

巡东海、穿南海、越赤道 晕船的新手十年磨一“舰”

她成为中国首位远洋公务船女船长

    一名女性成为船长需要经历哪些风浪?

    从上海海事大学毕业后,詹春珮于2013年入职上海海事局。怀揣着上船体验的想法,她先后参与了马航MH370客机搜救、“桑吉”轮燃爆事故等20多次重大海上应急救助,开展东海海上风电场建设、海工平台出口、C919大飞机试飞等国家重大战略项目专项巡航护航……

    十年来,巡东海、穿南海、越赤道,她从晕船的新手变成三副、二副、大副,如今成为中国第一艘兼具海事监管和救助功能的大型巡航救助船“海巡01”轮船长。她也是中国第一位远洋公务船女船长。

    迎风破浪

    成为海事旗舰“掌舵人”

    大学时,詹春珮参与海上实习,船上8名女生只有一个不晕船,5级风浪便倒下了一大片。“现在看起来只是一点小风小浪,但那时一个个脸色煞白,经常有人开着会就连冲带跑地去呕吐。”

    “我从小希望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在这里,这种感受是很直观的。”渐渐地,詹春珮适应并喜欢上在船上工作,想在团队里站稳脚跟。“第一年的时候,我在船上待了200多天,待到船长亲自赶我走,他说‘虽然船上白吃白住,但是你也要上岸去接地气’。”

    “各船舶请注意,这里是上海海事局‘海巡01’轮。附近水域内渔网渔船密集,过往商船加强瞭望,谨慎驾驶。”巡东海、穿南海、越赤道……十年来,詹春珮从晕船的新手到三副、二副、大副……一步步成长为中国首位远洋公务船女船长。

    “海巡01”轮是一艘长128.6米、5000吨级的海事综合执法船,集巡航、执法、搜救功能于一体。船只靠离泊或进入复杂水域,必须船长亲自坐镇。驾驶台看不到船尾,船长要协调船头、船尾、驾驶台的人,综合运用船上的舵侧推,还要考虑水流、风力等气象因素,稳稳地靠离泊,不能撞到船,不能撞到码头,不能撞到船上的重要机械设备。刚开始的时候她也紧张,五六次以后就稳了。

    长江口航道是大型船舶进江出海的咽喉要道,百舸争流,每年有约26万艘次船舶途经这里,平均每天700多艘次。每个月至少巡长江口2到3次,每次5到7天,遇到特殊搜寻任务,则需要远渡重洋,这是詹春珮在“海巡01”轮上的日常。

    恶劣的天气、复杂的海况,还有危机四伏的搜救现场,每一次出航,都考验着船长与海洋的博弈能力。

    “水上也会有各种类似岸上的交通状况,比如超速、超载、跨海区航行。如果海上出现火情,我们也要作为现场指挥,协调船舶甚至参与到灭火行动中去。”詹春珮形容,“海上110、120、119的事儿,我们多少都干一点。”

    向险而战

    挺起大国担当“硬脊梁”

    2013年,浙江诸暨姑娘詹春珮从上海海事大学航海技术专业毕业后,考入了上海海事局,同年恰逢当时世界最大的公务船“海巡01”轮列编,两位“新兵”的命运在此交汇。

    2014年,马航MH370客机失联,作为中方指挥船的“海巡01”轮奉命赴南印度洋展开搜寻。初出茅庐的詹春珮主动请缨加入搜寻团队,担任见习三副。

    搜索区域位于印度洋的咆哮西风带,风急浪高,詹春珮即便出海前做足了心理准备,还是难逃“晕船”。詹春珮笑称,晕船就像打怪升级一样,开始一天要吐十来次,后来,八级以下的风浪环境中,她都可以做到“该吃吃、该睡睡”。

    海上的苦远不止于晕船。搜救情况紧急时,船上往往全员出动。彼时资历尚浅的詹春珮也不得不“勇闯”驾驶台,根据搜救需要判断风流压差,调整速度航向,准确把控船位,刚开始操纵船舶时,只是转个向都让她紧张不已。

    海上环境恶劣,詹春珮选择了迎难而上。东海海巡执法总队副总队长姜龙是“海巡01”轮首任船长,也是詹春珮的教官,勇敢、坚韧是这位徒弟留给姜龙的最初印象。

    曾经,詹春珮以为海上搜救就是在狂风恶浪之中、于千钧一发之际救人于水火。而真实的救援中,他们更多的是面对茫茫大海无迹可寻的无奈。

    2015年年底,渔船“苏赣渔运02886”在长江口外140海里处翻沉,船上9人下落不明。詹春珮作为三副在驾驶台操控船舶并协助船长开展现场指挥,凛冽的寒风中,她和水手们一遍遍呼唤、探测却没得到任何回音。

    正要撤出之际,水手长冒险再次跳上难船底部反复敲击船底,经过各方的不懈努力,终于从翻扣36小时的渔船中救出了幸存渔民。幸存者救出后不久,渔船便沉没了。

    从死神手中“抢人”并非易事,但詹春珮相信,他们每多做一次努力,对遇险者而言就多一线生机。“一丝希望,百倍努力”这句话自此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詹春珮的座右铭。

    “越是海上的万分凶险,越是岸上的万家团圆,就越需要我们保驾护航。”十年来,詹春珮与“海巡01”轮团队航迹遍布东海海域、南海诸礁,甚至遥远的南印度洋,年均航程可绕地球一圈。她共参与南海专项巡航9次、东海海域日常巡航122次、执行“护航长江口”等各类专项执法100余次。

    不论性别

    我只是“一个单纯的船员”

    大多数时候,船上的日子是琐碎又重复的,每天迎来日出,送走晚霞。

    “最享受的时刻就是海上夜航时万里无云,整个天空就像一张天鹅绒的幕布,上面缀满了星星。”这是詹春珮眼里的浪漫时刻,回到宿舍,她用画笔记录下月光、星辰、海浪与灯塔。

    与“海巡01”轮并肩作战的十年中,从南印度洋马航MH370客机失联搜寻到东海“桑吉”轮燃爆应急处置,詹春珮参与了20多次海上重大搜救任务,航程平均每年可绕地球一周。

    2024年1月1日,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在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开启商业首航,“海巡01”轮为其开道护航。一个月后,詹春珮正式成为船长,这天她发了一条朋友圈:“2024.2.1 漫漫亦灿灿。”前方是漫长的路,也会有灿烂的光。

    目前,我国远洋船舶上的女性船员并不多,甚至可以说屈指可数。就“海巡01”轮而言,目前在船职工30人,除了詹春珮,只有2名实习生是女生。而“海巡01”轮从2013年列编至今,在船上参与过工作的女性船员(包括实习和任职)只有9个。

    “我上船的时候还没有女性先例,我也不知道前面要面对的是什么。上级领导也会有诸多考虑,甚至不放心,那时候会安排别的女生和我一起上船,她们不是船员职务,而是负责文书宣传的,一起有个照应。”詹春珮坦言,10年前,培养女性船员只是一个探索,单位需要顾及安全问题,外界也有不少质疑和揣测。

    一两年之后,詹春珮成为“一个单纯的船员”,“不以性别来考虑了,该轮到你值班就是你值班”。她慢慢感受到认可,放下心来,女性成为船员这件事变得正常化。

    女性能在航海事业中走多远?对于这样的提问,詹春珮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试一试”。

    詹春珮表示,如果对航海事业感兴趣,就来试一试,不要给自己后悔的机会。不管是公务船还是商船、大型邮轮,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船舶在培养女性船员了,说明女性可以做这个工作,而且可以做好。

    成为中国首位远洋公务船女船长,获颁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也许是詹春珮人生的高光时刻,但绝非至高点。詹春珮说:“航海原先属于一个偏男性化的领域,很多人觉得女生干这事儿不行或者不合适,我亲自蹚过这条路,希望给更多人正向的鼓励,有梦就勇敢去追。”

    詹春珮表示,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虽老犹新的船长。“老”是经验老,“新”是希望自己的状态永远年轻。

    据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