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晚报讯 长期吃金针菇、韭菜等粗纤维食物养生,却忽视了口腔清洁细节,女子因为这一习惯导致长出满口黄色、棕色、黑色的牙结石,并出现牙齿酸痛不适。日前,女子经过一周的治疗,牙齿不适症状才得以缓解,恢复正常进食。
56岁的耿女士特别注重身材保养,认为粗纤维食物热量低能帮助预防肥胖,又益于肠胃通畅、血管防护,于是,菌菇、韭菜、板筋、大葱、芹菜、精瘦的牛羊猪鸡肉,她餐餐不离嘴,虽时有塞牙缝以及日益频繁的刷牙出血,但不影响正常饮食,她也没重视。直到月余前,在附近诊所拔除劈裂的右上后牙后,耿女士的左侧后牙因承担主要咀嚼功能而酸痛,她才于7月17日来到长江航运总医院·武汉脑科医院看牙医。
完善检查发现,患者不仅牙龈边缘严重红肿、牙龈萎缩,牙结石近乎覆盖了所有牙颈部及部分牙根面,数枚左上后牙的牙槽骨更是吸收至根中1/3,根上段根面暴露,牙周膜增宽。
详细追问患者日常饮食及口腔清洁习惯后,接诊医师黄亲告诉耿女士,正是因为她长期钟爱吃金针菇、韭菜、精细肉食等容易塞牙缝的食材,又没有使用牙线、冲牙器等习惯,更未洗过牙,长年累月的软垢堆积并经钙化变硬形成了大量的牙结石。患者近期拔牙后,长期使用左侧咀嚼,进一步加速了牙龈萎缩、牙槽骨吸收、牙根暴露,同时诱发并加重慢性牙周炎、牙敏感,致使牙周膜破坏,牙周组织和牙根分离,这才出现咀嚼无力、酸痛等急性表征。
为尽快控制病症,在该科主任黄晓菲副主任医师的指导下,黄亲医师为耿女士制定了全口牙周洁治、局部涂氟抗敏感等综合治疗方案。经一周治疗,耿女士的咀嚼乏力、酸痛显著缓解,已逐步恢复正常进食。由于牙龈萎缩和牙槽骨吸收不可逆,除了调整饮食结构、精细牙齿洗护细节外,后续她还需要定期复诊,并遵医嘱进行适宜的重复抗敏感、牙周序列等治疗。
牙结石一旦形成,不会自行消失,单纯刷牙亦不能祛除。黄晓菲提醒说,牙结石重在预防,除增强口腔卫生意识、早晚正确刷牙、饭后和睡前认真漱口、及时使用牙线或冲牙器等科学方法清除外,还应定期进行口腔检查。牙结石生成较多、牙周状况不好的人群,建议每半年进行一次洗牙。一旦口腔出现牙龈出血、红肿、异味以及牙齿表面附着黄白色或棕黑色牙垢时,应尽早就医辨别并及时清除牙结石,以免病情进展,引发更多口腔问题。
周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