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
武汉晚报 2024年07月25日 星期四
往期回顾
返回目录

请来两位国家级针灸专家到基层带徒弟

武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走出首位博士生

她与居民立下三年之约:我不走,毕业后我天天在这

    毛静(中)在陈松博士(右)接诊时跟诊,边听边做笔记。

    毛静(左)拿到录取通知书后继续接诊,患者祝贺她考博成功。

    余丹夏 摄

    “你去读博了,以后到哪找你啊?”7月24日一早,72岁的硚口区韩家墩街道简易社区居民万爷爷来到韩家墩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科,找29岁女中医毛静做针灸治疗,得知她考上了博士研究生,万爷爷面露不舍。

    毛静向万爷爷保证:“放心,我不会走,没课时我还会过来,我把手机号留给您,身体不舒服的时候可以打电话给我,我和我的同事会持续帮您调理好身体的。”

    就在几天前,毛静收到湖北中医药大学录取通知书,她被录取到该校针灸骨伤学院针灸推拿学专业攻读博士研究生。她也是武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培养的首位博士研究生。本月,武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有两位医生考博成功。

    “上一秒还是硕士接诊,

    下一秒就是博士生了”

    接诊时收到录取通知书

    “请问是毛静吗?您的录取通知书到了,请带身份证来取一下吧。”7月20日11时05分,硚口区韩家墩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科,正准备为患者扎针灸的毛静接到快递员电话。她放下即将拆封的针灸包装,对患者说:“不好意思,我现在得去门口取个快递,您稍等,我马上回来。”

    毛静一溜小跑到中心门口,拿出身份证和快递员确认,拿到了湖北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打开录取通知书确认了几秒钟,她又扭头跑回诊室,继续接诊。

    一名中年男子趴在治疗床上,直言脚痛。毛静在他脚底处找到症结所在,判断为足底筋膜炎,与腰椎间盘突出有关,脚底是痛点。她在男子的手掌、腰部、腿部扎了8针,痛感渐渐消失。

    “想不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能培养出博士生。”得知毛静刚收到博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这位患者笑着恭喜她,又打趣道:“上一秒还是硕士给我扎针灸,你这一跑回来,就是博士生给我扎针灸了咧。”

    这是她当天上午接诊的第21位患者。一直到中午12时53分,她终于有时间坐下来接受记者采访。

    “这是我第三次考博。”2022年,硕士毕业的毛静考博失败,考入韩家墩街卫生服务中心康复科工作。去年6月第二次考博,又以两分之差落选。

    谈起当初为什么会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毛静坦言,在这里工作不用上夜班,既能养活自己,又有时间备考。“我来的第一个月,就告诉中心领导我想读博了。本以为中心领导会不高兴,担心我备考影响工作或者考上后离职,没想到中心领导和科室主任都对此非常支持。”

    中心主任丁良柱介绍,中心要服务辖区10万居民,近年来到中心康复科做针灸推拿的患者越来越多,中心一直想培养一位掌握针药同治方法、拥有博士学历的中医康复学科带头人,推动整个中心学科和人才队伍发展。毛静考博的想法与患者的需求、中心的规划不谋而合,“必须支持”。

    两年来,每天下班吃完饭,毛静都会在诊室看书3小时再回家,复习中医基础理论、针灸学、英语。丁良柱说:“既有浓厚兴趣,又刻苦钻研,中心愿意培养这样的青年医学人才。”

    “在基层工作经历成为考博优势”

    “在中心工作的两年经历,让我与应届毕业生考博相比,优势明显。”今年在参加博士生考试时,有两道论述题分别要求解释奇经八脉的作用和效果,以及对缪刺治疗的理解。她当即列举了在中心接诊时治疗失眠等病情患者的案例,不到10分钟就答完这两道题。“碰到送分题了。”毛静笑称。

    对于毛静“考博上岸”,康复科主任李亚其用“水到渠成”来形容。李亚其介绍,毛静平时就注重积累,笔记本、书上记满各种经典处方、病例,很多理论知识和案例她都烂熟于心。更何况,“中心倾力培养青年人才。湖北共有两位岐黄学者、三位青年岐黄学者,我们就请到了其中两位来带她。大家还给她取了个外号叫‘小岐黄’”。

    据介绍,中心请来的这两位顶尖针灸专家是岐黄学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针灸学重点学科带头人王华,国家青年岐黄学者、湖北中医药大学针灸骨伤学院博导吴松。从去年夏季开始,他们通过跟诊、带教、案例探讨等方式培养毛静。

    “她经常以身试针。”丁良柱向记者“曝光”毛静,中心送她去北京中医药大学学习浮针,学完不到一个月,她就在自己身上试,10厘米长的针,沿着自己的胫骨前肌就扎进去了。

    “敢扎自己,并且能扎好,再去为患者扎针,我会更有底气。”毛静说。

    除了大咖带教,在中心挂职的湖北中医药大学针灸骨伤专业博士陈松也经常为她开展“小班教学”,深化临床接诊经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离居民最近的医疗机构,接触疾病和患者最直接,且最能体现产学研转化。”陈松非常看好“新晋师妹”毛静,“她来自基层,这在同龄博士中极具竞争优势”。

    “我不走,毕业后天天在这”

    与社区居民立下三年之约

    “这小姑娘下手快、手法准、有耐心,边聊天边帮我治疗,谈话间针就扎完了,一身轻松。我是她的铁杆粉丝,真担心以后找不到她啊。”万爷爷向记者夸赞毛静。他平时只要腰痛,就会来中心找毛静扎针。

    据悉,这几天不少居民得知毛静考博成功,都来中心找她做治疗、表示祝贺,同时也担心以后再找不到她诊疗了。

    “别担心,我不会离职。等我毕业后,你们天天都能找到我。”对于居民的不舍和担心,毛静表示,她已经在湖北中医药大学国医堂跟着博导跟诊学习,目前每周保持两次左右在中心接诊。她承诺,明年课程不多时,她会增加在中心接诊的频次。

    据介绍,中心为有意深造的青年职工提供全成长周期式照顾,从日常工作到业务培养,再到毕业后的职业规划,让他们边工作边备考无后顾之忧。中心与毛静约定,读博期间,人不离职,保留相关待遇,课余在中心接诊。这让毛静吃下“定心丸”,“我毕业了肯定还回这里上班”。毛静告诉记者,去年在父母支持下,她已在单位附近买房安家。

    2024年是硚口区卫健局的“人才建设年”,中心党支部书记胡凌云告诉记者,该中心康复科28岁女中医陈佳正在备战考博,计划参加明年的博士研究生考试。

    武汉市卫健委基层卫生与老龄健康处负责人介绍,本月,江岸区花桥街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医生周聪也考取了湖北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让青年医学人才招得来、留得住、用得好,武汉基层医疗机构一直在这方面持续发力,相信全市基层医疗机构会培养出越来越多的愿意服务基层的高质量人才。”

    余丹夏 实习生周璇 黄锦鹏

    通讯员潘凌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