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坐黄昏谁是伴,紫薇花对紫微郎。”用白居易这两句诗形容与紫薇“长相厮守”的雷勇涛,再贴切不过。
7月23日上午9时,赤日炎炎。黄鹤楼公园高级技师雷勇涛头戴草帽,手持枝剪,在紫薇苑一株紫薇树前专心致志地修剪残花。
汗水从额头滑落,流进了双眼,他擦一把汗,继续干。片刻工夫,T恤也汗湿了。
今年55岁的雷勇涛,是该园紫薇二次开花调控工作室负责人,也是远近闻名的紫薇控花“魔术师”。
他告诉记者,紫薇第一波花期已近尾声,必须尽快完成花后修剪,为8月下旬第二次开花做准备。
紫薇是盛夏的颜值担当,它们不怕热,越热花开得越好。可是人怕热,不宜长时间在高温下工作。
“再热也得面对。”雷勇涛说,人误花一时,花误人一季。养花就是这样,没有付出,就没有回报。
依蛇山而建的紫薇苑,面积约1.6万平方米,种有14个品种、上千株紫薇,其中乔木168株。
忙完手头工作,雷勇涛带记者参观了紫薇苑内的“宝贝”。
雷勇涛边走边讲,如数家珍。他告诉记者,紫薇俗称“痒痒树”,树皮光滑,花色丰富。紫薇花有四种类型:紫薇、赤薇、银薇、翠薇。这四种类型,紫薇苑都收集齐全了。
其中,紫薇花为水红色,赤薇花为大红色,银薇花为白色,翠薇花为紫蓝色。
紫薇苑内,有一株紫薇树长得十分高大。雷勇涛介绍,这株紫薇高约13米、胸径35厘米,是紫薇苑内最高的紫薇。2013年被移栽过来时,“身材”高,树冠小,看上去像一把未张开的长柄雨伞。
2014年入主紫薇苑以来,雷勇涛对它呵护有加,尽量让它“蓄头发”。经过10年精心养护,如今这株紫薇树冠篷径达到了3米多。
雷勇涛坦言,他的目标是让它篷径超过8米,花开到爆,成为紫薇苑一个亮点景观。估计再养一两年,这个目标就可以实现了。
近年,紫薇苑内引进了玲珑红、紫精灵等矮生紫薇品种,株高只有30厘米左右。紫薇苑内个头最高的紫薇与个头最矮的紫薇,身高相差40余倍。
雷勇涛认为,让游客看到各种难得一见的紫薇品种,本身就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个头悬殊,最高13米,最矮30厘米
一年爆花三次,他是紫薇花期“节奏大师”
花期调控是雷勇涛的主攻方向,也是他孜孜以求的事业。
紫薇一般6月开花,花期持续约1个月。经过人为调控,雷勇涛已成功实现让紫薇每年花开两次,甚至三次。调控后的开花量,是第一波开花量的2至3倍。
雷勇涛解释,紫薇花期调控有个窍门叫“见果修剪”。当紫薇枝头开始结果时,要及时剪掉残花,减少养分消耗,并适当追肥。不久花枝上就会萌发出许多新芽,这些新芽全是花芽。因此,紫薇先后经过两轮花后修剪,第二次、第三次开花时,都会呈现爆花的惊艳效果。
为了让游客游园时随时有花可赏,他们采取分批修剪的策略,即修剪掉部分残花,保留一部分尚未开花的枝条,让它们陆续开花。
记者了解到,雷勇涛从事紫薇花期调控,源于一次意外发现。
2014年,雷勇涛在紫薇苑巡园时发现,有一根花枝被游客折走,他心疼不已。过了一段时间,他惊讶地发现,被折断的地方又萌出新芽,绽开了花朵。
“能否人为地把枝条剪掉,让它们再次开花?”雷勇涛开始进行尝试,果真收获了第二波紫薇花。
从此,他每年都有意识地进行紫薇花期调控试验,渐渐地,这项技术越来越成熟,直到运用自如。
为紫薇调色,使出“乾坤大挪移”
在紫薇苑原生紫薇的基础上,雷勇涛采用枝条嫁接、芽嫁接、“靠接”等各种手法,移花接木、改头换面,为紫薇树调配出最美的色彩。
紫薇苑一座小型花坛内生长着一株树龄200多年的紫薇树桩,其原生枝条只能开出白色的小花。雷勇涛将原生枝条剪短作为砧木,嫁接了4个不同花色的紫薇优良品种。如今这株“古木逢春,花开四色”的古树桩,已成为园内一道独特的风景。
紫薇枝条柔韧,适合编织各种造型。紫薇苑引进了篆体“寿”字、花瓶、拱门等各种造型紫薇,受到游客喜爱。
有一盆红花紫薇,上部枝条被编织成造型美观的中国结。而古桩有一处缺少枝条,冬季叶落之后显得比较空。“能否将‘中国结’嫁接到古桩上,使它造型更加完美?”雷勇涛突发奇想。
但“中国结”又不能剪下来嫁接,一旦失败,造型就会报废。
经过潜心钻研,雷勇涛决定采用更为稳妥的“靠接”法。他将盆栽摆在古桩旁边,让树干与古桩一根健壮的枝条靠拢,然后用绑扎带将它们绑扎起来。经过一年多生长,如今二者已连成一体,花盆和古桩同时向“中国结”输送养分。
雷勇涛说,等养到一定程度,就把盆栽“靠接”点位以下的树干截断,使“中国结”完全成为古桩的一部分,从而实现“乾坤大挪移”。
十年辛苦不寻常。雷勇涛在紫薇养护和花期调控上的不断创新和实践,结出了丰硕成果。
2020年6月,市园林和林业局在黄鹤楼公园设立雷勇涛紫薇二次开花调控工作室,并将此控花技术在月湖风景区、首义公园等多座城市公园推广应用。
雷勇涛还曾荣获2019年武汉市公园养护技能大赛匠心园丁金奖。
“我将力争把本职工作做到最好,让更多市民游客欣赏到武汉紫薇的爆花之美。”他说。
记者明眺生 通讯员孙姝 江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