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晚报讯(记者徐丹 通讯员杜曼君 汪正军)前不久,海尔武汉空调产品下线速度再创新高,在突破被认为“行业天堑”的10秒的基础上,又实现了从9秒到8秒的突破。这一突破的实现,得益于企业持续推进的智能化改造,也离不开“00后”工程师石亚楠等人的持续自研创新。
7月31日清晨,位于武汉经开区的海尔空调工厂内,一台台空调有序进入装配区,4条总装线在各种机器的指挥中加足马力生产。石亚楠正在对现场自动化设备进行调试和验证。
2022年大学毕业后,石亚楠进入海尔集团工作。初入园区的石亚楠很震撼,和脑海中刻板工厂印象完全不同:空调工厂里抽空注氟、激光打印、安检、点焊、包装、码垛等工序全部智能化运行,各种机械手臂上下翻飞,生产过程有条不紊。
智能化的工厂里,“人”还能做些什么?工作两年来,石亚楠专注于设备的研究和调试,不断突破自主创新。
比如在旺季到来时,智能化的安检机器人的安检速度稍显滞后。石亚楠将自动安检过程拍成视频反复观看研究,找到检测停留时间过长这一突破口,通过一周钻研,最终成功将6秒停留缩短为3秒。
这一创新举措在海尔智家内获得了认可和推广,工厂以石亚楠的名字命名了创新工作法和创新成果,起名“亚楠”安检。
石亚楠还通过自主创新,以最小成本成功解决了空调套袋机破袋问题;为码垛机器人锁定最优运行速度。
“无论是机器人研发人员还是一线工人,都要具备人机协同的能力。”石亚楠说,自研探索的过程,也是认识设备的过程,让设备始终保持高效状态,是永远的目标。
目前,石亚楠已经通过了专升本考试,准备在工程机械智能制造领域深入探索,学习前沿技术,为企业不断发展新质生产力寻找新的机会和突破。
空调总装线由多个环节构成,每一环节提升一点才能实现下线效率的提升。通过这种方式,近年来,公司共培养和孵化了50多个像石亚楠这样的工程师,提出改善建议和方案200多个,创新增值近千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