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自己不“鸡娃”?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副教授韩晗表示:“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来不只是看一时的结果。”
韩晗,一位在同龄人中罕见的几乎没读过小学的“85后”。他小学曾因病休学,高考发挥失常仅考上专科院校,为此韩晗一度意志消沉。在父亲的鼓励下,他启动自己的“人生追梦之旅”,用自己的方式,一步步去接近心中的目标。
2003年,他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2005年,第一篇学术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并获得中国戏剧文学奖;2007年,他考入中国传媒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并作为“80后”作家之一加入中国作家协会;2013年,已经出版10部专著的韩晗从武汉大学博士毕业……
如今,他不仅是一名文学博士、历史学博士后,还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和《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工业遗产”分支的执行主编。至今,韩晗已出版20种不同语种的学术专著、摄影游记和长篇小说,累计发表文章超过1000万字。
【本期讲述人】
韩晗:文学博士、历史学博士后,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副教授
自学能力
是最高级的成长
小学一年级时,我患了病毒性心肌炎,死里逃生。小学基本未读,而是在家中“自学”。其间偶然结识了书法家张复卿先生、文物学者郑海波先生,在几位前辈的启蒙下,开始对文史哲感兴趣。
实际上,我的学习之旅始于个人兴趣。记得小时候在家里养病时,一部关于宰相刘罗锅的电视剧激发了我对清朝历史的全面自我探索之旅。这种学习方式非常好地提升了我的自学能力。如今,我也将这一方法应用于我女儿的教育实践。
她观看完《长安十二时辰》或《唐朝诡事录》后,我会引导她阅读与唐朝历史相关的书籍和诗歌。当她请求我帮助她修改第一篇英文作文时,我建议她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辅助。修改之后,我女儿发现其中存在一些错误,这正是培养她批判性思维和自我纠错能力的好机会。
现在,我女儿基本上把中国历史的主要脉络,从先秦到元明清所有的历史大事都能讲述出来。
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我放弃了“卷”的方法。为什么我不“鸡娃”呢?因为我看到了过度焦虑、内卷付出的巨大成本。很多孩子从小学就进入绩效优先的“生产线”,如果孩子不适应,他就会反抗。比起在应试体系里最优秀,我更希望我的孩子在人格方面是一个更好的人。
我认为,一个两三年能够奋斗达到的短期目标,绝对不是人生目标。
带孩子看世界
父母才是一流的老师
最近几年,我全身心投入文化产业与工业遗产的深入研究中(2021年,因为工作需要,韩晗被任命兼任武汉大学景园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这项研究不仅为我带来快乐,工作之余,也让我有机会将学术探索与旅行、休闲结合起来。
在假期的家庭旅行规划中,我负责设计行程。我没有选择带女儿去迪士尼乐园或环球影城这样的娱乐场所,而是选择了博物馆、古建筑、著名公园等充满历史文化底蕴的地方。我希望女儿能够亲身体验和学习这些文化遗产,从而培养她对历史的尊重和兴趣。
周末,我们常常去探访周边甚至省外的工业遗产。这些地方中,有些是历史的遗迹,有些则是经过现代化改造、焕发出新的活力的场所。在咸宁羊楼洞被列为国家工业遗产之前,我们曾专门对这里进行了一次详尽的考察。女儿对这些工业遗产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她以孩童的好奇心,深入探索每一个角落。截至目前,包括武钢和黄石大冶铁矿在内,我们已经探访了数十个工业遗产地。
人文教育,从根本上来说,是人格教育的一种形式,这种教育不仅仅依赖于学校教育完成。一个人能够背诵大量文学知识,但如果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这些知识也难以转化为深层次的人文素养。
如何培养孩子未来的竞争力?我认为,关键在于回归到个体成长过程中家庭所赋予的核心价值。家庭应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判断力、审美能力,以及追求幸福生活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这些是为孩子未来提供保障的关键要素。
黄明 涂妙妙
线索征集:《家庭教育故事会》是由武汉市教育局、长江日报社共建的长江家校社共育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基地推出的访谈节目,如您有故事分享,欢迎发邮件至350931217@qq.com。
节目观看平台:聊愈丨37度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