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
武汉晚报 2024年08月08日 星期四
往期回顾
返回目录

曹利国:“只有扛住艰苦训练,才能扛下赛场最后30秒”

    北京时间8月7日凌晨,武汉体育学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曹利国在巴黎奥运会摔跤男子古典式60公斤级比赛中夺得银牌,这是中国男子摔跤在本届奥运会上的首枚奖牌,也追平了中国摔跤队在奥运会上的最好成绩。

    古典式摔跤是一个非常古老的项目,1896年首届奥运会便是正式比赛项目。与自由式摔跤不同,古典式摔跤强调力量、平衡和技巧,禁止腰部以下的动作,只有上肢动作和跪撑,通过将对手摔倒并控制对方肩膀接触地面来得分以决出高下。

    自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开始,中国选手开始在男子古典式摔跤项目上崭露头角,盛泽田连续3届奥运会摘得铜牌,他的弟子常永祥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收获一枚银牌。之后,中国男子古典式摔跤经历长达10余年的低谷期,直到曹利国的出现。

    “最初认识曹利国还是在国家队,我是老队员,他是小队员,但那时候就觉得他眼里有光,是个能摔打出来的好苗子。”8月7日,记者采访了武汉体院教师、摔跤队教练王士虎。

    “之前在国家队,我们训练结束开始做放松、恢复时,会看到曹利国仍然在埋头苦练。有时候一个动作,他非要练到完美。”王士虎告诉记者,能够出成绩的运动员,一定是在平时的训练生活中对自己要求特别严格的,“在赛场上跟对手较量,只是一个缩影而已,其实优秀运动员,更多时候是在自己跟自己较劲。一个动作没完成好,就不想吃饭、睡觉那种,曹利国身上就有这种劲头。”

    “只有扛住日常艰苦训练,才能扛下赛场最后30秒。”曹利国始终记得这句话,这也让他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运动员一步步走上了奥运会决赛场。这次巴黎奥运会,是曹利国第一次踏上奥运赛场,而大家开始认识他,则是因为他在半决赛对阵朝鲜选手李世雄最后时刻的读秒绝杀。那是一场遭遇战,对于李世雄,中国队掌握的资料并不多。比赛开始后进行得并不顺利,当比赛还剩十几秒时,曹利国依旧1比3落后。关键时刻,曹利国没有丧失信心,而是以高昂的斗志顽强拼搏,一记抱摔追至3比3,最终完成大逆转。

    “比分落后时脑子里就一个念头:不到最后一刻绝不放弃,一定要把所有力气都用出来。最后30秒的边界抱摔、反杀那一下我心里是有底的。”曹利国赛后说,自己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前两轮面对的都是世界排名较高的对手,但真到了比赛中,曹利国认为自己的心态更好,发挥也更好。

    在北京时间8月7日凌晨的决赛中,曹利国的对手是日本选手文田健一郎,后者是两届世锦赛冠军、东京奥运会银牌获得者。曹利国在比赛中打得很顽强,但最终还是惜败于实力强劲的对手,拿到银牌。

    尽管这枚银牌追平了中国男子摔跤的奥运最佳战绩,但曹利国仍有些失落。冷静下来后,他说还是实力不够,打得有些拘束。“将来我和我的队友不仅要追平中国奥运最好成绩,还要突破最好名次,站上最高领奖台。”曹利国表示。

    记者马万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