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
武汉晚报 2024年08月16日 星期五
往期回顾
返回目录

武汉初查发现中心城区生物挺多的

还有国家级保护动物

    珠颈斑鸠。 

    红灰蝶。 

    武汉晚报讯(记者金文兵 通讯员于海涛 金宪琦 实习生李琳)“遇见江城生物多样性之美——武汉市江汉区全域生物多样性调查”,武汉市启动了中心城区全域生物多样性调查。8月15日,是第二个全国生态日。当天,武汉市生态环境局举办2024年全国生态日宣传活动时,透露这一消息。

    只有足够了解,才能有效保护。为应对全球性生物多样性危机,全球正在采取一致行动,中国是《生物多样性公约》最早的缔约方之一。

    市生态环境局江汉区分局相关人士介绍,通过全区走访踏勘、无人机拍摄、遥感影像分析、汇总部分资料的基础上,已完成《江汉区生物多样性调查实施方案》的编写,召开了相关调查工作协调会。

    调查团队通过高清卫星影像、矢量地图等遥感影像,对相关区域进行生态分析;对江汉区重点公园湿地开展植物、动物、水生生物多样性调查以及相应的生境分析。

    一般认为,类似江汉区这样的特大城市中心城区,其生物多样性程度较低,仅在一些小森林、小游园、湖泊和沟渠等处,仍保有生物存在的小环境、小气候。

    此前的摸底调查,江汉区生物的丰富程度,让调查人员十分意外。他们相继发现了噪鹃、白头鹎、领雀嘴鹎、虎纹伯劳、珠颈斑鸠、山斑鸠、大山雀、红头长尾山雀等20余种鸟类,10多种蝴蝶,以及画眉、中华草龟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这说明,随着生态保护工作持续推进,武汉的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提升。随着调查更为深入,更多的“遇见生物多样性之美”将被发现。

    近三年来,市生态环境局连续开展了河流型府河湿地、湖泊型涨渡湖湿地和藏龙岛国家湿地公园的生物多样性调查,正在开展江夏灵山、蔡甸桐湖的生物多样性调查。摸清生态资源和环境家底,尤其是摸清武汉中心城区的生物底本数据和生物现状,有助于政府部门制定相应的生物保护政策和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