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晚报讯(记者赵萌萌)早餐时分,红枣枸杞豆浆的甘甜在舌尖跳跃,百合莲子海参粥的香醇温暖了心房,仿佛是大自然的馈赠,滋养着每一个细胞;办公室的角落里,养生壶静静地煮着红参虫草汤,那咕咚咕咚的声音,如同时间的低语,提醒着要珍惜每一刻的健康;午餐时光,石斛洋参炖老鸭的美味在唇齿间流淌,搭配着珍珠八宝饭的香甜,是对味蕾的极致宠爱……10月20日上午,在“传承创新,融合焕新——武汉中医药高质量发展”主题分享活动现场,多家基层中医机构描绘了未来中医化生活的美妙场景,并围绕“杏林逐梦 汉医创新”进行了案例分享,展示他们在服务模式、技术应用和营销推广等方面的成果。
“传统医馆应积极拥抱互联网,在产品、服务、业务和模式上,进行全面创新。”九州通集团副总经理、九州上医馆董事长朱志国分享了九州上医馆的中医药传承创新探索。针对传统医馆存在的痛点,九州上医馆成立上医学堂,围绕青年医生技术、门诊能力、市场活动能力、患者群管理、IP打造进行赋能提升。
“作为区域内提供中医药服务的主阵地,黄陂区中医医院多年来致力于中医药事业的传承与发展。”黄陂区中医医院院长段瑞华介绍道。黄陂区中医医院作为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推动中医药与现代科技结合,创建重点专科,实施中医师承教育,培养优秀人才,并建成“三大中心”,完善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功能。
武汉德年堂中医馆董事长李强介绍,德年堂中医馆以中医药益寿文化为主线,以增强老年人的幸福感为目的,将以中医药为基础的医养、康养融合在一起,开创了社区中医药防治老年慢病的新业态。“为了满足更多慢病患者多元化的健康需求,我们推出了‘益寿中国医养康养创新融合模式’。”
青山区中医医院(红钢城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院长胡振波表示,该院多年来致力于基层中医药建设,集医疗、预防等多功能于一体,服务面积广,人口覆盖多,健全职工队伍建设机制,并设有两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同时,积极创新,引进高素质人才,开展新技术,利用新媒体宣传。还加强慢病管理,医防结合,提升居民健康水平。
武汉药安堂智慧中医馆董事长严桂华表示,智慧中医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科技,将中医理法方药系统性地集成“中医超脑”,整合资源,让中医诊疗更直观、系统、高效。未来,智能穿戴设备+智慧中医,会让手机变成CT机、核磁共振机,为中医药的现代化发展开辟新的道路。
“他们为基层中医机构高质量发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省直公立医院管理中心主任安长青对六家基层精品中医医疗机构的鲜明特色和创新发展给予了高度肯定。
安长青主任表示,中医药高质量发展,要坚持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促整合、优布局,以基层为重点,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突出中西医并重,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完善全方位全生命周期服务,推动医疗卫生资源从规模扩张向整合协同转变,围绕国家重大区域战略和经济社会重大需求优化布局。
(参与采写:张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