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晚,女单选手卡萨金娜在宁波捧起女子网球选手协会(WTA)500的冠军奖杯,这也意味着2024年网球“中国赛季”接近尾声。
9月开始,全球巡回的网球赛进入“中国时间”。与“网球”相关的信息频频登上热搜,雪片般占据了许多人的社交平台首页,中国观众对网球运动的热情不言而喻。对不少从业者与爱好者而言,在巴黎奥运会埋下的“种子”,到中国赛季真正发出了芽。
主场,群星闪耀
奥运热度叠加中国球员在主场集体实现突破,是网球能在这个秋天引发热潮的重要原因。
女子方面,郑钦文通过中网和武网的稳定表现守住排名,首次晋级WTA年终总决赛;王欣瑜在武网首进WTA1000赛事女单四强……男子方面,19岁的商竣程闯入男单世界排名前50,成为目前该排名区间的唯一一位“05后”运动员,加上张之臻守住前50的排名,使得男单前50的球员中,首度出现两位中国网协选手。
昂扬的新一代球员,各自拼搏也共同奋进。
与郑钦文进行了武网“中国德比”的王欣瑜表示:“其实这两年(我们)看到不光是女生,也有男生,大家一起越打越好。我觉得对网球来说是特别好的。因为奥运会,也感觉到更多人开始关注网球了。”
面对中国男网频繁出现的惊喜,“一哥”张之臻表示:“我希望维持我的网球生涯,同时把高度再往上提一提,然后让年轻选手去追,让他们超越我,这是最好的事情。”
不止中国选手,许多国际顶尖选手也在这个中国赛季找到“主场般的感觉”,贡献出多场精彩绝伦的比赛。
其间,最令人难忘的一场男子比赛莫过于中网男单决赛。世界排名第一的辛纳与世界排名第二的阿尔卡拉斯相遇。尽管赛事级别为男子职业网球选手协会(ATP)500,但被视为“三巨头”时代落幕后最具代表性的两位球员,两人的势均力敌与迥异球风,使这场长达201分钟的对决呈现出大满贯级别的精彩。
赛后,夺冠的阿尔卡拉斯表示:“感谢中国,你们组织了一场伟大的赛事。我喜欢北京,喜欢这里的球迷,期待下一次再来北京参赛。”
赛场,人潮涌动
比赛是球员的主场,也是观众的主场。在这个中国赛季,各大赛场涌动的人潮是网球热度的直观体现。
今年中网、上海大师赛、武网三大赛事的观众人数与门票收入均达到历史新高。
根据组委会披露的官方数据:今年中网现场观赛热度创下历史新高,全赛期观赛人流量约30万人次,较去年增长50%;门票总收入超8000万元,创下中网门票销售历史新高;综合消费超2500万元,较去年增长40%。
热度同样在线上蔓延。百度资讯指数显示,对“中网”这一关键词的搜索量同比增长了1944%。10月10日微博发布的《2024中国网球公开赛观赛热点报告》显示,赛事期间,中网相关讨论的全网发博量达287万,全网互动量超千万,相关话题阅读量更是达到46.8亿。
武网组委会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武网门票单日销售量和累计销售量均创历史新高,重点场次门票提前售空,累计票务销售2500余万元,较2019年同期增长4.88倍;累计入场观众超18万人次,较2019年同期增长超80%。
为期两周的上海大师赛尽管遭遇降雨天气影响,全程仍有超22万人次的现场观众,票房收入创下新纪录。
在人流量与票房收入方面,除了数字显著增加外,人员构成的变化也十分显著。10月5日的官方统计数据显示,在中网,约有14万外地球迷和超1.3万境外观众来京观赛。而上海大师赛的观众当中,有70%来自外地,境外观众达到约7%。
来自意大利的西蒙尼、西班牙的阿尔曼多结伴出现在中网赛场。他们因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来中国旅游,并将观看网球赛列入日程。
在北京工作的李女士则现身武网赛场。10月,她跟着网球从北京一路到了武汉。“今年中国赛季我感觉变化挺大的。一方面是看球的人多了很多。以前我最大的感受是好多人是惦记赠票,但现在很多人都会去抢票,稍微晚一点就买不到了。其次是现场多了很多年轻的观众。”
人潮带来消费,对赛事举办地而言,“体育+”产生的是一种“链式反应”。
上海久事体育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杨亦斌介绍,受大师赛带动,从9月30日到10月7日,马桥镇旗忠网球中心附近的多家酒店迎来游客高峰,累计接待13000多人次,总营业额突破600万元。
“通过商体文旅展的协同来促进消费,拉动区域经济发展,大型的顶尖国际体育赛事就是最好的平台。以观赛为契机,很多人都游览了上海的各处景点,或参与了其他的文旅活动。”杨亦斌说。
中国赛季持续的热度也恰恰与赛事运营的新玩法有关。各地赛事组织者都在尽力挖掘体育赛事与本地文化、旅游、生活之间的联系。
在北京,阿尔卡拉斯与高芙同游故宫并双双夺冠成为美谈;在上海,穆塞蒂和弗里茨现身陆家嘴绿地、迪米特洛夫和鲁德去逛“敦煌大展”……顶级球员自带的流量与关注度无疑成为城市旅游宣介的黄金推手。
富有巧思的跨界创意,也使得中国赛季大规模“出圈”。在中网,你能看到马龙与张雨霏挑边;而在上海大师赛,则出现了费德勒、陈奕迅、樊振东、张之臻同场竞技的神奇场面。
球场,热情骤增
变化不止于赛场。人们对网球的热情,也从赛场与屏幕延伸向各自家门口的网球场。
记者在大师赛的观众席上遇到了从青岛专程来上海观赛的资深网球迷李俪。从中学就开始看网球比赛的她,最近也在尝试打网球。“明显感觉到自从郑钦文奥运会夺冠后,青岛的球场是很难约上的,而且感觉最近球场数量也在变多。”
来自云南的唐兴磊也有类似感受。作为昆明市西山区一家网球俱乐部的教练,唐兴磊最近的晚课几乎天天被约满。“好多人来上体验课,一问都是跟着最近的网球热来的。学球的成人和青少年都多了不少。”
天猫官方旗舰店最新数据显示,一款入门级的男子网球鞋在10月20日零点至21日零点的24小时内已有超100人购买,总累计超过2万人加购。唯品会数据显示,今年7月以来平台网球裙销量同比增长91%,购买者以“95后”“00后”为主。天猫“双十一”网球拍预售榜显示,排名前12位的网球拍均价在1500元以上,大部分为球星同款或为进阶爱好者适用的球拍。与此同时,安踏、斐乐、特步等国产运动品牌,也纷纷表示将积极开拓网球相关业务。
从奥运延续而来的网球热潮不仅让更多人开始尝试网球,也让很多正在职业路上打拼的青少年选手看到希望。
在北京市西城区一所初中就读的小球员金城,去年曾在中网担任球童。今年,他在中网期间参加了一场青少年城市邀请赛并获得U14比赛的冠军。作为兼顾学习与训练的青少年选手,金城与母亲同时察觉到了近期网球教培市场的变化:“这一年来,北京的外教多了,选择明显变多了,环境明显变好了,感觉一夜之间突然多了许多新的学球的小朋友。”
中国赛季期间,16岁的王梓聪在父亲的陪伴下在多米尼加参加国际网球联合会(ITF)的比赛。他的父亲表示:“现在郑钦文、商竣程、张之臻这些选手上去之后,相当于中国球员的‘天花板’打开了。他们的冒尖真的是为中国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带来了无限的希望。”
这个赛季,人们骤增的热情为网球运动聚揽人气。越来越多普通人走向网球场,横向拓宽了大众参与度。同时,在标志性运动员持续突破的鼓舞与市场热度的推动下,越来越多青少年球员正更坚定地走向职业之路。
据新华社昆明10月2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