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
武汉晚报 2025年03月13日 星期四
往期回顾
返回目录

妻子照搬丈夫降糖药方耽误治疗

医生:血糖管理需要“个体密码”

    医生查看患者恢复情况。

    武汉晚报讯(记者张金玉 通讯员李海燕)武汉的陈女士两年前察觉血糖异常,却并未就诊,反而照抄丈夫的“处方”,长期自行服用降糖药。近日,她因视物模糊、手指麻木来到武汉市第四医院常青院区就诊,才知道自己已发展为2型糖尿病,且因血糖控制不佳,导致多种并发症。这一结果让陈女士懊悔不已。

    今年64岁的陈女士丈夫患糖尿病多年。2年前,丈夫偶然发现妻子陈女士血糖也异常。想到丈夫降糖经验丰富,陈女士并未就医,而是直接照着丈夫的降糖处方服用降糖药物,一治就是2年。本以为治疗效果不错,然而近日陈女士频频感觉眼睛看东西模糊不清,手指发麻,这才来到武汉市第四医院就诊。

    在该院常青院区内分泌科,医生接诊后发现陈女士空腹血糖高达11mmol/L,血酮0.8mmol/L,确诊2型糖尿病。入院后经过皮下泵降糖治疗,迅速控制血糖。经过眼科会诊后,医生发现陈女士已经出现糖尿病并发症,右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右眼黄斑水肿。

    自己常年吃降糖药,怎么血糖控制得这么差?面对诊断结果,陈女士不解。“糖尿病患者治疗方案存在个体差异,‘照搬药方’不但可能控不住糖,还可能导致严重问题”,该院内分泌科常青院区负责人侯亚莉医生解释,擅自用药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糖尿病治疗不是“一药通吃”的简单命题,尤其是2型糖尿病治疗方案差异显著,患者年龄、并发症、肝肾功能等均影响用药选择。如磺脲类药物可能引发低血糖风险,二甲双胍不适用于肾功能不全者,即便同为2型糖尿病,药物剂量也需根据个体情况动态调整。陈女士丈夫的降糖方案并不适用于她,因而即使常年服用降糖药物,仍然控糖效果不佳。根据陈女士情况,医生为其制定了使用长效胰岛素搭配口服药的降糖方案,目前血糖控制平稳,视力也较之前有所好转。

    “血糖管理需要精细化的‘个体密码’,擅自用药就像蒙眼走钢丝非常危险”,侯亚莉医生提醒市民朋友,如果出现口渴、多饮、多尿、体重减轻、血糖异常等情况时应及时到内分泌科就诊完善检查。血糖异常人群不宜照抄他人降糖方案甚至自行注射胰岛素,应规范治疗,并遵医嘱定期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