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
武汉晚报 2025年06月10日 星期二
往期回顾
返回目录

足球场上男子突发心梗

附近踢球的三名医生联手救回患者

    急救现场。

    武汉晚报讯 “当时如果没你们施救,我可能就没命了。”6月9日,在中部战区总医院汉口院区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马先生(化姓)紧握前来探望自己的医生龚超武的手感激道。正是龚超武和他的同事前几天在足球场上及时抢救,将他从死神手中夺回。

    6月4日,马先生在汉口江滩参加足球友谊赛时突发心肌梗死,倒地不省人事。正在附近场地踢球的中部战区总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余治国、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丁翔以及黄浦路急救站医师龚超武闻讯飞奔而来。

    现场急救随即展开。当时患者意识丧失、呼之不应、双眼上翻、全身抽搐、呼吸微弱且大动脉搏动消失。余治国立即判断为“心源性猝死、心脏骤停”,迅速实施胸外按压。龚超武和丁翔负责疏散人群、启用球场备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并让其他队员呼叫120。

    首轮心肺复苏后,患者恢复心跳和意识,但面色灰暗、大汗淋漓。正当龚超武向急救中心报告时,患者再次丧失意识、抽搐、出现叹气样呼吸。

    余治国再次紧急胸外按压,龚超武立刻用AED连接电极,设备提示“患者无自主心跳,需立即除颤”。余治国完成除颤后继续按压,龚超武接着进行了两组人工呼吸。

    约1分钟后,患者发出一声长叹,眼睛慢慢睁开,上肢恢复活动,AED监测显示自主心跳恢复。丁翔立即指挥:“心跳、呼吸、意识恢复,停止心肺复苏,让患者平卧休息。”他协调现场人员分工协作,解释抢救过程并联系家属。

    同时,余治国联系本院急诊科启动绿色通道,协调麻醉科和胸痛中心待命。抢救开始后第8分钟,武汉市120急救工作人员赶到,将患者安全送至该院汉口院区急诊科。目前患者病情稳定,恢复良好,近期便可出院。

    丁翔提醒,运动场是意外高发场所,心脏骤停常因剧烈运动、大量出汗、电解质紊乱或自身基础疾病引发。国内心脏骤停院外抢救成功率仅约1%,黄金抢救时间为病发后4分钟内。因此,在公共场所常规配备AED,并普及心肺复苏术(CPR)和AED使用方法,对提高抢救成功率至关重要。  

    张越